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強盛的時代之一。
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複大唐國號,恢複唐朝舊製,還都長安。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曆經21位皇帝(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麵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唐朝先後攻滅東突厥、西突厥、高昌國、高句麗、百濟等政權,並與吐蕃、大食有大規模戰爭。
隋煬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遂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縊死。
同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廢楊侑為希國公,閑居長安,次年五月遇害。隋朝滅亡,立國共三十八年。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627—649)。
大唐盛時疆域圖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南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總麵積達1251萬平唐朝疆域圖:包括蒙古方公裏。唐朝周圍守邊的少數民族很多,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於、北庭六大都護府。
唐代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製。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設州、府,州、府下再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在軍事上,唐朝是中國曆史上戰績很彪炳的朝代。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唐朝統一了隋朝末群雄割據的中國。唐太宗、高宗、武後在位時又遠征東西兩突厥,滅高昌、收其地為州縣,滅高句麗和百濟並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征戰。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製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