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白仙緩緩吐出一口濁氣,眼神清明,直視屋外的雜草堆,空虛氣血逐漸飽滿,瘦弱的身軀之中逐漸煥發出生機。
也不知此身體的原主人是遭遇了什麼,遍體鱗傷,在這荒山廟裏等待死亡,也虧得他來的及時,如果再晚一些,不準剛重生就又要死一次。
百日築基帶來的好處很明顯,耳聰目明,手腳撩,僅僅是是築基之法,但帶來的提升,比之白仙修煉了一輩子帶來的增幅還要更強。
感覺自己一蹦能有三丈高!雖然自己以前一蹦也能達到兩丈左右。
前世沒能修道,但在武學的研究上,也有過人之處,也有人以武入道,想要效仿先賢,不遂人願,終其一生,也無入道之機遇,但養氣功夫撩,古稀之人麵如而立之年。
不然也不會被世人尊稱通靈顯化真人,緩緩起身,白仙卻是覺得肚子很餓,手腳乏力,築基有成氣血稍有恢複不假,自己功夫撩不假。
但這都要一個前提,他還沒辟穀,需要五穀填肚,才有精元,而有了精元,才是修煉的根本。
道門修行,無外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四大境界,其中以每個大境界的特點,先賢又區分出境界。
如煉精化氣,分為羽士與煉氣士,煉氣化神,分法師與煉師,煉神返虛,分為大煉師與神通真人,煉虛合道又稱為師(真人)八個境界之分。
而這煉精化氣乃是一切修行的起點,築基則不屬於四大境界行列,乃是先賢根據修行經驗,劃分而出專為俗道打造,儲藏精元,以供煉氣所用。
體有竅穴,當這些竅穴充滿精元,便可開始煉氣。
所以吃食很重要,白仙肚子很餓,步伐輕快走出荒廟,對著廟門打了個稽首,算是謝過,轉身離去。
一眼望去數不盡的青山,白仙鬱悶了,要找到人家要點吃的,該走多遠?
索性,靠山吃山好了,用著所剩不多的力氣,進入森林,一入內,濕潤的氣息讓他渾身一陣抖擻,初春穿著一件破布衫,凍得慌。
在山林間疾行,一刻鍾後,白仙手中已經抓住一隻錦雞與兩隻鬆鼠,拔毛去下水,在鬆樹下取了些鬆油,尋得木塊。
將鬆油放在上麵,暴曬在春日的太陽下,手工製作尖銳的樹枝,進行一場古典式鑽木取火,很費功夫,虧得白仙對武學掌握相當深厚。
半個時辰後便點燃起了火焰,等待烤火,一邊在腦海中演練上輩子的武學,這才有功夫去想現在的處境。
荒山,廟,道光22年,好歹時間讓他知曉自己處於什麼時代,自己貌似是個孤兒,從吃百家飯長大。
在翻過十一座山的那邊平原裏,有一個村莊,叫安溪村。
自己是安溪村人,從在那吃百家飯長大,是那種生被神帶走了一魂的人,對此白仙感到啼笑皆非。
所謂缺魂人,俗稱傻子,智力不同於常人,原來這具身體的前主人是這類人,倒是很不錯,關於這類人,曾經看過的典籍中有所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