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 2)

孫玉華有個習慣,越是在事情出現重大發現或轉折的時候,越沉默不語,不草率表態,所以他就很少說錯話。張龜年的故事確實十分貼近這隻老龜的來曆,他以前也在報刊上經常看到全國各地拆屋掘井以及清湖開河時發現百年或千年老龜的報道,也就是說,他相信龜能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幾百年,甚至更久。但是,僅憑這篇文章就能確認這隻老龜就是張龜年的神龜嗎?顯然不能。

“我看這樣,你馬上找到這篇文章的作者,再詳細了解一下情況,看看還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東西。”孫玉華終於表態說。

接到孫玉華的指令,蘇利民就讓鄉裏派了車,到縣政協落實作者的聯係方式去了。有道是,龜千歲能與人言,孫玉華將老龜放到桌上,看著它褐色的眼睛,說,老龜啊,你是神貴鄉的神靈啊,你讓多少人為你操心費力啊,你的身世牽涉神貴鄉的興衰,許多人的成敗啊!

老龜似乎聽懂了孫玉華的話,也抬眼看著他,嘴裏發出了嗞兒嗞兒的聲音。

半小時之後,趙來穀推門進來了,他將剛剛整理出的他認為有價值的民間傳說逞給了孫玉華。孫玉華接過稿子,溫和地看了趙來穀一眼,自從他決定推薦蘇利民繼任所長後,他就覺得有些對不住趙來穀,趙來穀幹工作也兢兢業業,他主抓田野考古,時時身先士卒,鑽探工地上,他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看上去就像一名民工。遺憾的是,人無完人,他的悟性與判斷力比蘇利民略遜一籌,而這兩項對一名考古工作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趙來穀的最後一篇《神龜泉的來曆》似乎引起了他的興趣,趙來穀寫道,有一年大旱,鄉民百姓烈日下跪地向玉皇大帝求雨,大帝無動於衷,以至土地龜裂,人渴至死。天上有一隻神龜見狀動了惻隱之心,便請大帝讓它下凡人間為民解難。玉帝不準,神龜便私自逃到人間,變成一座龜形山丘,一隻眼睛變成泉眼,流淌出甘甜的泉水,解救了百姓的危難。當地百姓念神龜之恩,將泉命名為神龜泉。

坦白地說,趙來穀搜集的這個民間傳說遠不如蘇利民查到的史料有價值,而且孫玉華以前也搜集到了,他還是大加讚揚,熱情鼓勵。這時的趙來穀之所以這麼賣力,自然也是想扶正的想法在支使著他,他也知道,蘇利民是他的競爭對手,他不能等閑視之。但是,孫玉華已經選擇了蘇利民,他還蒙在鼓裏。

“明天市委副書記李康君就要來神貴鄉視察我們的工作,你回去好好準備彙報吧。”孫玉華和顏悅色地說。

李康君終於來到了神貴鄉,但比原計劃晚了一天,水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丁凱在幹部任用問題上屢屢接受下級的賄賂,東窗事發,被檢察院雙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