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話說在漢池九州以西,有一片茫茫西海,於海礁眺望,一望無際,又仿佛有盡,與天相連處似有銀邊鑲嵌。
每每時近黃昏,餘暉下海天一色。雲層如炊煙停滯,近則金光渲染,遠則如常雪白,海麵水光閃爍,似有群星燦爛,星宿布列。
那邊際處便如蒼穹斷裂,銀河流入,熒熒緩緩,實乃仙景。但若眯起眼去瞧,宏光與銀河相輔,恍若佛之慧眼,在天地之間觀望人世百態,又是輝宏之像,令人心神向往。
漁夫農婦勞作之餘,總抬首望去,思忖著天涯海角處到底是何模樣,那銀河是如大江,寬闊洶湧,或其乃另一土地,匿藏男神與女仙,又或僅為礁石,不過遠觀不明。
於是不少漁夫選一明媚天氣好奇而往,舟行幾裏,浪數來,再行幾裏,浪漸寬,而後不過一刻,浪如虎口,洶湧澎湃,舟雖不至傾覆,但已無法前行,眾人均失望而歸。
然若越過此處,再行數十裏,便是海之盡頭,凡力不可到此,因西海海麵雖看似平坦,其實有攀爬之勢,延伸至盡頭時,已然在淩雲之上,與天穹相接,實屬仙家之地。
這裏小島聳峙,零星環繞於一矮小但綿延的山脈,山脈首尾相銜,中有一清澈碧綠大湖,湖邊奇花異草不計其數。有如雙手捧玉,這美玉,便是西王母的瑤池。
瑤池邊上有一古榆,蔥鬱茂盛,實為王母玉釵化成,鎮壓池底水妖,至今已有千年。
古榆本就有靈,再者此地鍾靈毓秀,雲煙氤氳,乃天地精華聚集處,古榆常年吸食日月精粹,竟通了七竅,有了神智。見天地蒼茫,唯有四方微弱的風聲,因此有了孤獨之感。
於是這古榆便伸展枝葉,聚積體內水氣,凝彙於一葉葉尖處,化為晶瑩水珠,聽其掉落,與這唯一聲響作伴。
滴答滴答之響,像是時間哢噠哢噠的步子,更像是古榆獨守天涯的淚水,但在古榆聽來,卻是萬千變化的耳語,在與他暢談天地。
又過百年,池底水妖陽壽已終,無需再鎮守於此地,古榆便化為一男童,欲往別處。此時夜幕將至,正逢北宿仙君路經此處,欲觀西宿布列之法。
他見一赤身裸體的男童,長相端正俊俏,正拜四方,南宿仙君凝神掐指,算出這是王母玉釵與天地精華所生,已通九竅,見他機靈可愛,便想助他修仙。
男童欣喜若狂,跪地磕頭,忙請仙君指教。
仙君道:“天地萬物,若想修仙,必得先通九竅,聚得三魂,凝得七魄。這三魂乃天魂,命魂,地魂,七魄乃喜,怒,哀,懼,愛,惡,欲。三魂乃本,七魄為心,你本為玉釵,乃有本無心。無心則無神,無神便如尋常草木,而我等均由人修行而的大成。”
“你便需入了凡間,體味世間百態,才可修得正果。隻是我觀這瑤池氤氳,雖乃日月間精華所聚,但有這池底妖氣肆意橫生,你上吸靈雲之息,下卻食妖濁之水,故而你性情雖正氣卻怪癖,雖聰慧卻狡猾,若想在人間修得本心,還需得看天地給否你個人造化。”
男童道自己千年來獨守瑤池,實在孤獨不已,若在人世間走過一遭,能修得正果必然是最好,但就算修不得本心,有這般經曆,他便也知足了。
於是北宿仙君將他收入長袖中,將其帶入北宿洞府,待他觀完星宿變幻,算得他命理氣運,便為他選了一良辰,尋了一好去處。
三日後卯時,北宿仙君如常欲往仙友處下棋,不料剛出洞府,便見洞口處站立一位豆蔻少女,她見了北宿仙君後微微福身,畢恭畢敬道:“仙君留步,我乃有一事請求仙君相助,請求仙君聽我一言。”
北宿仙君凝神細算,便知此少女乃瑤池邊上的一株青荷,這青荷本青裏泛白,便隱沒草木叢中,且當日她尚未修得本體,故而他當日並未發現。
想來這青荷必定是那日見他相助男童,也想求他恩澤,便不遠萬裏來到北宿洞府,北宿仙君見她身形輕靈,眉宇清秀,比起那男童更有成仙之本,便點了點頭。
見北宿仙君應允,她才娓娓道來:“我本忘川河邊的一株青蓮,千萬年來,經過忘川河之人不計其數,有的不願忘記塵世,便跳入忘川河中。往生一切欲念便化為河水流向冥界,而我因河水而長,故而早已修得七魄,隻是不得三魂。”
“一日,幽冥界森羅殿的十代冥王欲來瑤池參加西王母的蟠桃壽宴,便命冥姑摘取忘川河邊青蓮上的青蓮子作壽禮,青蓮子乃同彙集人七魄之精華。但冥王無意在赴宴時將我這顆蓮子遺落在瑤池邊的榆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