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遊覽情況。各景點之間有的相距較遠,如果不是自駕車,通常會比較麻煩,很多人都采用包車的方式,一天400元左右,也有出租車,會比當地市區貴一些。
龍潭和水口需要爬山,是遊覽山區風光的主要景點,重點應放在龍潭,如果走長線大致需要4個小時,水口急降400米,大概要2小時。體力有限者建議將這兩個景點分兩天遊覽,或者在龍潭選擇短線和纜車,而水口有滑竿200元下,300元上。
水口瀑布,美而壯觀 ,我們去的第一個景點是龍潭景區。眺望窗外,小雨淅瀝,祈禱著它一會就晴掉,好為9點的水口瀑布之行創造最好的天氣。可惜天不隨人願,起程時,小雨依舊。都說晴空萬裏才能看到水口瀑布的那道彩虹,想必我們是沒有眼福了,隻好帶著那麼點的遺憾了。
這個戲劇性的體驗是遊龍潭景區時感受的,我們雖然做好了像紅軍長征那樣靠“11路”交通工具走山路向下在原路返回的心理準備,可出發前,抬頭看見懸在空中的纜車那遙不可見的“終點”,心中還是不免打起了退堂鼓。雖然,這沒有影響到走山路的步伐,但還是成為心中不小的障礙,可不是嗎?一回走下,一回走上,走了好長一段,兩條腿都有些發酸了,還是不見瀑布的蹤影。終於,我們聽到第一串瀑布飛落下的音符奏起的動聽旋律,一下子有了撩開龍潭神秘麵紗的動力。很快,我們就到了第一瀑布——碧玉潭(青龍潭),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氣勢磅礴,頓感神清氣爽,走山路的勞累消除了一半,駐足觀賞。海霞和嘉翼還有雲海瘋狂反對在那拍照,尤其是雲海比女人還女人最喜歡拍照了,瘋狂的擺魄式。
玩夠後,我們準備直接去下一個景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到達陵園,人自然變得肅穆起來,一種崇敬從心理油然升起。 陵園由四大部分組成:紀念堂、碑林、紀念碑、雕塑園。烈士紀念堂內存放著井岡山鬥爭時期為革命英勇捐軀的烈士的遺像。 踏上長長的階梯,我們一步步向烈士的英雄事跡靠近。進入紀念堂,導遊開始為我們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跡,講到精彩處傷心處,聽者無不佩服感歎和惋惜。聽完紀念堂裏烈士的事跡,來到碑廊,沿著階梯上行,看到周圍很多一些重要的國家領導人及老紅軍的墨寶,寫下了對英雄的緬懷,對井岡山的讚美。 順路一直前行,就看到了紀念碑,那象征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雄偉紀念碑,下書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為鄧小平同誌所題。 停駐碑前,大家開始留影紀念。
仰看著紀念碑,一場大雨突然襲來,讓人來不及躲避,想這老天也要為眾多英年早逝的英魂哀歌一曲吧。 後聽導遊講,井岡山的一大特色就是這地形雨,也許這兩步路雨正下的猛,那兩步路就晴空萬裏了,天氣變化無常,說雨就雨,說晴就晴。真應了那句:東邊日出西邊雨。 站在紀念碑的位置,可以俯瞰井岡山的全貌,叢林深處的現代文明,很美,不由得再多快快摁下快門。
黃洋界、醫院和舊居 ,也是魏亞特別強調的好玩的一個景點,我們自然是不會錯過咯。
黃洋界哨口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扼守井岡山的五大哨口之一。有著“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一場勝利的黃洋界保衛戰隨著毛澤東同誌的那首《西江月·井岡山》“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讓這裏美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