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楊柳(1 / 2)

天街小雨潤如酥,揚州城迎來了初春第一場雨。

陶太守從聞之閣出來的時候,剛剛飄起了細雨。路上的小販忙著收攤子,小廝鬆竹上前撐傘,陶太守擺擺手,摸摸年初開始蓄起的美須。

“哎呀,鬆竹,如此好雨,當漫步青街,好好欣賞才是。”

鬆竹嘴角稍微抽了下,上前一步,“老爺,今早出門時,夫人說,少爺今日要從書院回來,特意叮囑,不要誤了時辰。”

陶太守臉色稍微變了下,美須一不小心被拔下了幾根,轉過身,“還不快點。”鬆竹默默撐開傘,和著自家太守大人,一路小跑。

喧嘩聲漸漸拋在身後,路過幾條街,繞過幾個彎,不一會兒,太守府便到了眼前。

陶太守稍微停了一下,拍拍身上不可見的雨滴,才邁著慢騰騰的步伐,進了府。鬆竹收了傘,看門的小廝,迎上前來,“少爺可到家了?”

“老爺今天回的早,少爺還未到家。”小廝連忙回到。

陶太守微微一頓,頷首,往夫人院裏去了。鬆竹跟在太守身後,瞄了看門的小廝一眼,得到一個點頭,才放心大膽的跟著太守進去了。

也不怪下人們之間,互換情報,實在是,揚州太守陶慎,是個人竟皆知的“妻管嚴”。

要說這陶太守,不惑之年,慶豐元年的榜眼出身,當年意氣風發少年郎,眉清目秀,溫潤如玉。

一不小心,金陵街上遇佳人,杏花橋邊許終身,溫大將軍府大小姐就這樣嫁了。至於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兩家諱莫如深。

隻是這將軍府的小姐,能文能武,但凡書生意氣的陶大人,晚上回的晚了,又去哪裏喝酒了,這府上的下人,就得跑斷腿,千勸萬勸勸回陶大人,要不然,連帶著陶大人一起倒黴。

陶夫人整治的方法也是簡單,書房呆一宿。偏偏這府上的書房,環境太過清幽,夏天喂蚊子,冬天捂石頭。但能怎樣呢?於是,陶大人每日按時出門,準刻到家。唯一的樂趣,不過逛逛聞之閣,囊中還羞澀。

畢竟陶大人寒門子弟,無權無勢,能在不惑之年坐上太守的位子,雖然不乏陶大人的“英明”,但大將軍府功不可沒。府上的銀錢都在夫人手裏,換句話說,這一大家子,都是夫人養著,指望陶大人,陶大人能一下午呆在聞之閣裏,為著幾幅書畫,揮金如土。再者,陶大人甘之如飴,樂在其中。

就恰如某個午後,陶大人和摯友對酌,摯友促狹:“今日能飲幾蠱?嫂夫人可有規定。”

陶大人笑眯眯的夾起一顆花生米:“今日有友,當浮一大白。”說罷,拿起酒杯,一飲而盡,望著摯友,搖搖頭:“你這千年鐵樹,這夫妻之間的情趣啊,你不懂,不懂。有妻如此,慎之幸也。”

剛剛上好菜的小丫鬟,擺好盤,一溜煙的跑到後院,立刻,陶夫人便甜上了心頭,於是陶大人第二日出府的時候,鬆竹身上多了一千兩。

陶大人一臉笑眯眯的進了聞之閣,買下了看中的一幅畫,閣中剛好還遇見了摯友,拿著畫,在老友麵前顯擺一圈,笑眯眯的繞去碧春坊,拿了幾盒甜糕點,回了府。

哼著小曲,路過這街頭巷尾的熱鬧人間。陶大人滿意極了,他這一生,前二十載,安心讀書,後半生,舒心過日子,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聰明的繼承人,一個伶俐的掌上珠,還有一個安和的治下。陶大人覺得,退休計劃可提前拉開序幕了。

回過神來,陶大人已經踏進了院子。

掛在簷下的八哥,上躥下跳,“老爺吉祥,老爺吉祥”,陶大人笑眯眯的進了房,他家賢惠的夫人,剛好翻過一頁賬本,古嬤嬤立在一邊,低聲回稟著什麼。

陶夫人聽見動靜,抬眸望了過來,瞧見悠悠閑閑的陶大人,翻書的手微微頓了一下,古嬤嬤立在一邊,瞧見自家小姐的白眼,就差沒翻上天,終了,陶夫人默默收起滿肚子的牢騷,道:“老爺,今日回來的倒是蠻早。”

陶大人裝作沒聽見,幹咳一聲,喝了口茶:“以衎是今日回來?”

陶夫人點了點頭,頭上珠翠碰了一下,聲音清脆,陶大人一看,“夫人,今日的發簪倒是不常見。”陶夫人望著陶大人誠摯的目光,不太想說話,起身道:“時辰不早了,我去看看池魚。”

留下陶大人,一頭霧水,很明顯夫人不高興了,陶大人很憂傷,鬆竹瞧著,上前輕聲說道:“大人,那珠翠是上次公子送的,當時,您還說公子眼光好,襯膚色。”

陶大人,默默放下手中的杯盞,想著要不要去書房冷靜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