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試營業,等到冬月初六,飯館開業了。周家在鎮上也沒有多少親朋好友,賀喜的人不多,也不過就是呂長安父子、蔣彥哲、林子楓,還有韓家老爺子領著人過來湊了個熱鬧。至於周家人,半個影子都沒瞧見。
飯館外老早就挑起了一掛鞭炮,吉時一到,韓振林和振安兄弟兩個出去點了鞭炮,一陣劈裏啪啦的聲響中,大紅的紙屑四處飛舞,周記小飯館正式開張了。左鄰右舍少不得過來道賀,周安和等人熱情招待,眾人一起說笑談心,倒是也還算熱鬧。
中午自然是要擺酒宴招待客人,這些事情不用韓氏費心,玉嫻姐妹就全都辦了。姐妹幾個一邊忙活著待客的酒席,另一頭還有不少客人絡繹不絕的進來要吃飯,倒是把玉嫻姐妹也忙的不輕。
一中午的工夫,來了不少客人吃飯,玉嫻姐妹忙的腳不沾地,韓家老爺子還有呂長安等人瞧見這情形,也都替周家高興,要是照著這樣子看,小飯館一天也能掙不少銀錢,周家的生計不愁了。
飯館試營業幾天本身就有底子,再加上呂家、蔣家還有林子楓幫忙宣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而玉嫻姐妹,經過幾天之後,也漸漸做順手了。
早晨包子、鍋烙、餡餅、糖餅、豆腐腦和粥,漸漸地又添了糖油果子,也就是油條、麻花,還有煎餅果子、卷餅、豆漿等等,花樣越來越多,過來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多起來。一早晨忙起來有時候能賣上千文。
吃過早飯過了飯口,再蒸兩鍋饅頭花卷,燜一鍋米飯,然後預備中午的菜色。
到了中午,先是提前炒出來五六個菜,放到瓦罐裏,客人想吃什麼菜,按勺給錢,飯量輕的兩勺菜,飯量大的兩勺或者三勺菜,再就著饅頭、花卷或者米飯,都能吃的挺飽,玉嫻做的菜味道好油水足,價錢公道合理,
除了炒菜,中午還有餃子餛飩麵條,水餃煎餃各種餡兒,都新鮮又美味。打鹵麵、雜醬麵、炒麵,花樣多滋味好,每一個來吃飯的客人,都吃的十分滿意,不少人成了飯館的常客。
到了晚間,就不預備那麼多東西了,大多數都是客人點什麼菜就給做什麼菜,三五個人小聚,點四個菜再燙一戶小酒,小飯館的菜滋味十足不比大酒樓的差,價錢卻便宜許多,一開始隻是外地客商過來,漸漸地,也有不少當地人晚間過來與朋友小聚,周記飯館慢慢就出了名。
飯館打出名堂,生意自然越來越好,可相對的,玉嫻姐妹也就越來越忙了。周安和這時已經不再去山上伐木,每天就負責幫忙采買,回來之後幫著摘菜洗菜等等,韓氏也沒閑著,每天早起幫忙包包子,白天幫著包餃子。
一家人齊動手,雖然累了些,可日子終歸有奔頭,每個人臉上心裏,都美滋滋樂嗬嗬。離開周家的日子,非但沒有過不下去,反而比以前更滋潤更自在,這樣的生活讓三房每個人都心滿意足。
一轉眼冬月過去進了臘月,臘月裏,不少客商都陸陸續續帶著貨物返回各處,鎮上外地人少了,但是飯館的生意卻沒見到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