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說的有道理,我不由點了點頭。
“第二個東西,唐僧有,而孫悟空沒有的是無能。”老李又說。
“無能?”我笑起來。
老李沒有笑:“是的,無能,無能也是一種領導者的財富!唐僧因為無能,於是他就會欣賞有本事的人,能夠包容能人們的其他缺點,才能找到三個有本事的徒弟來保護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廣大,依孫悟空的個性,就不會願意跟著他了。正是因為唐僧無能,所以孫悟空才有了用武之地,他也才有機會在取經途中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看看能力很強的孫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孫,全部都是飯桶,沒一個有用的。他本事太大,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於是其他有本事的人也就不喜歡跟著他。他自己太強,他的團隊就變成了一群飯桶。”
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老李繼續說:“西遊記有一章中寫道,孫悟空和唐僧鬧翻了,自己搞了一個假團隊打算去取經——幸好沒去,要不然見到厲害的妖怪,把孫悟空捉住,誰去救他呢?誰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團隊都是飯桶,隻好看著自己的領導送死。而唐僧就不會,別看他什麼都不會,但是他卻很安全。當年司馬懿抓住蜀國的小兵,問他諸葛亮每天都幹些什麼,小兵想這個不算情報吧,就說丞相凡是責罰20杖以上的軍法事宜,都要親自監督。司馬懿就知道了,諸葛亮肯定會被累死。太能幹的領導,敵人沒來,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這個無能的長生肉,卻還能一直很安全。
做企業同樣如此,開始創業的時候,為了生存,有一個非常能幹的老板是必須的。但是一旦生存問題解決了,企業家就要考慮怎麼給員工搭建讓他們發揮自己價值的平台,同時去尋找那些能彌補自己不足的員工。不是事必躬親,甚至在一些專業問題上不懂裝懂,這樣一方麵自己筋疲力盡,忙於應付,自然沒有發展的餘力;另一方麵,員工也被矮化成手腳,企業就陷入了發展瓶頸。”
“有道理,說的很對。”我點點頭稱是。
老李繼續道:“第三個東西,唐僧有,而孫悟空沒有的是仁德。唐僧的仁德之心對妖怪都會憐憫性命,自然不會惡意算計自己的下屬。唐僧雖然利用三個徒弟保護自己,但是又絕對沒有惡意剝削他們的意思,而是帶領他們一同努力,共同成長,一起成功。最後,唐僧的三個徒弟也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唐僧也沒有像趙匡胤一樣杯酒釋兵權,或者飛鳥死,走狗烹。對比孫悟空,他的這種意識就差遠了,他後來成了鬥戰勝佛,而他花果山的猴子們呢?還是一群猴子罷了。”
我認真聽著。
老李看了我一眼:“國外有一家企業,把員工的父親們都請到公司裏來和管理者座談,企業老板對所有管理者說,當你們不知道該怎麼對待自己的下屬的時候,就回想一下今天,這些員工的父親把孩子托付給你們,是希望你們可以教他們成長,帶領他們成功。你們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對得起這樣的托付。”
“嗯……”我點點頭。
第2020章童言無忌
老李繼續說:“第四個東西,唐僧有,而孫悟空沒有的是人際關係。唐僧的前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而孫悟空天生地造的一個沒有任何關係網絡的石猴子,雖然也拜了一個師父,但是和師兄弟關係都不好,還被師父趕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後來又鬧翻了;和東海龍王是鄰居,卻搶了人家的東西;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將是同事,可是不給人家麵子,後來還大鬧天宮踢了很多人的屁股。總之,孫悟空的人際關係不大好。而唐僧就不同了。他見到神仙就磕頭,沒有任何仇家。他不僅是如來佛的弟子,還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人神兩屆的高層關係他都有了,這樣的人做老板,自然順風順水。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這個地球如果沒有了人,一切財富,一切物質都沒有任何意義。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本質的資源,是所有財富的創造者。一個領導,如果懂得對外創造人際關係資源,對內創造優質人才資源,他一定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
我沉思著。
老李拍拍我的肩膀:“綜上所述,唐僧比孫悟空多了哪些東西呢?那就是有崇高的信念,無能但是懂得用人,有仁德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以唐僧可以做領導,來領導孫悟空,而孫悟空雖然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他自己做不成偉大的事業,他必須要依靠一個唐僧一樣的領導來帶領。從這個意義上看,唐僧才是真正的英雄。”
失敗的從政者老李的一番話讓我深思,不無道理。
“李叔,你說,在單位裏做事,關係是不是很重要?”沉默半天,我問老李。
“非常重要。”老李回答。
“那你說,最重要的關係,最硬的關係是什麼?”我繼續問。
老李沉思片刻:“最硬的關係,是人品。”
“人品?為何這樣說?”我大惑不解。
“這是我從我失敗的人生經曆裏總結出來的心得。”老李看著我,“曾經,我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最好的風水是人品》,說的是一個人,請了風水先生去看風水,在去往他家墓地的途中,遠遠看到墓地的方向,鳥雀紛飛,驚慌失措。於是他告訴風水先生:咱們回去吧,這時候鳥雀紛飛,肯定有小孩在樹上摘杏呢,我們去了,驚擾了他們事小,失手跌落下來事就大了。因而風水先生告訴他說:你家這風水不用看了,就你們這樣的人家,幹什麼都會順順當當。這個人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風水先生告訴他:你不知道嗎?人間最好的風水是人品!”
“哦……”我點點頭。
老李又說:“無獨有偶,朋友的女兒山師畢業,除了學韓語專業,又特別選修了國際貿易。最後一輪麵試的時候,同行的有三個,一個是浙大的,已經在韓國留學了半年,一個是山大的,也是韓語專業,隻有她是山師的。麵試的過程中,她不停地幫助那兩個人,或出主意或回答問題。最後輪到她麵試,主考官就問她:你難道不知道那兩個人,都是你的對手嗎?他們中間有一個被錄取,你就被淘汰了!朋友的女兒笑笑說:我知道,可是我覺得這個位置,更適合他們。主考官問為什麼?朋友的女兒說:因為他們一個比我有經驗,一個比我有能力。你們需要的,就是他們這樣的人才。然而主考官當場就告訴她:我們需要他們這樣的人才,卻更需要你這樣的人品!你被錄取了!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她口語好,又學過國際貿易,又很快被調到人事部。朋友的女兒相貌平平,因而當時就有人問她:以你這樣的學曆、這樣的品貌,這麼快就升到人事部,得多硬的關係呀?她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