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道有十:敬事而順,潔誠以養,奉以親身,執守良業,勤學敏善,不危其身,奉父母於無過,親在從其事,親沒守其愛。”一陣陣稚嫩的童音從一座破舊的茅草屋中傳出。
這是容國一邊遠的小村落,村落位於群山一凹陷之地。唯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山外,村中大多人都姓王,故此自稱為王家莊。
那傳出讀書聲的是村落中唯一的學堂,一群十歲左右的小孩搖頭晃腦的念著。教書的夫子是一名三十來歲的中年文士。
“小悅,你怎麼不去學堂念書啊?”一聲柔和的女聲從外麵傳來。
“娘,爹教他們的我早就會了,和他們一起念,我還不如去爹的書房看那些怪圖書呢。”一聲清脆的童音回答道。話音剛落,就聽見一陣小跑聲音..
“今天就到這裏吧。”中年文士話音剛落,那群學生嘩啦一下就往外跑去。中年文士微笑的搖了搖頭,慢步走出這所簡陋的學堂,向自己的書房走去。
書房中,一個十來歲的小孩端坐在一張和他比例毫不相稱的椅子上。拿著本書低頭正看的入迷。
“咳”中年文士輕咳了一聲。
那小孩抬頭看見中年文士,馬上抱著書就跑過來。
“爹,你看這個圖是什麼意思啊。還有這個,還有前麵這裏。”
中年文士溺愛的摸著小孩的頭一一給他解答著,眼中充滿了欣慰。
中年文士姓趙名起,這小孩是其獨子趙悅。趙起原為容國博士,(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因看不慣當朝奸賊當道,上奏彈劾。不想卻反被陷害,假天子昭欲殺其滿門。幸虧好友及時示警,最終隻得逃來此小村中過著平淡生活。平時教村中孩子識字學習禮儀五常,得村中眾人敬重。
獨子取單獨一名“悅”,乃希望從此不再問朝廷之事,快樂一生足矣。
然則趙悅自幼聰明過人,過目不忘。雖年僅十二歲已把各書讀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一日從其父藏書中翻出一破爛發黃的書,研究起來。幸好趙起原為容國博士,對史事和古文字有深入研究。基本還能為其解答。
趙起看著自己的孩子心中一陣感慨,自己一生準備於此山中村落度過,難道也讓自己唯一的血脈也如此嗎?如果此子平凡倒不如在山中默默過其一生,可是悅兒是如此出類拔萃,別說同年齡的小孩就是有些成年人也自歎不如啊。哎..我怎能誤其一生呢!感慨中,趙起已然有了決定。
“悅兒,你今年已經十二歲了,這裏的書你基本都已經讀完了,你可願意出村去看看。”
“出村?當然想了,我都這麼大了還從來沒有出去過呢,爹,你什麼時候帶我出去啊?”趙悅一張小臉上充滿了興奮。
趙躍外表長得一般,皮膚白白的,就是一個書香門第之後。但他由於熟讀各種典籍,思維卻比同齡人早熟了許多,他從小就向往外麵世界的豐富多彩,夢想有一天,他能走出這個巴掌大的村子,去看看老王叔經常所說的外麵世界。
“我去找下你老王叔,看看他下次什麼時候去城裏,順便讓他帶你去看看。”
“啊,不是爹和娘你們帶我去啊,你們為什麼不出去啊?”
趙起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神情,他又何嚐想一直呆在這小山村,一生所學卻無用武之出啊。但是朝廷欽犯這四個字卻沉重的壓在心中。
“爹和娘不是不想出去,而是不能出去啊,哎..”趙起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
“哦。”小趙悅偌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爹和娘不能出去,那我也不出去,在這裏陪著爹娘。”
趙起摸了摸小趙悅的頭,心中很是欣慰。
“不,爹娘年紀大了,出不出去無所謂了。但是你還小,以後的路長著,先讓老王叔帶你去外麵走走,等你年紀大點再做決定吧。出去和小黑子和鈴鈴一起玩吧,不要一直呆這裏看書了。”
“哦。”趙悅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那我出去玩了。”說完也飛奔而去,畢竟還是個孩子。
“你決定了嗎?”一個柔和的聲音從旁邊的廳房穿了過來。
“是啊.以後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吧,念娘,你覺得呢?”
那柔和的聲音卻沒有回答,整個屋內一片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