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西廂撲鼻一陣香,隔壁小姐還在花中央,鞋子忘了原來的方向,停在十歲情惆悵!
敢問一句盆中花怎賞,要拿姑娘與他比模樣,甘做花泥一片靠花旁,不是三月也能醉人腸!
冬至的前一天,秀才西廂走一遍,邂逅小姐正在窗台賞花等著雨天,名詩讀了幾多遍,名畫臨摹幾多卷,瞢懂書生的夢正在西廂正時少年!
我又從西廂過,十二年前的白日夢,寫下當年的你的我,水調歌頭詞一首!
我再從西廂過,十二年後的才高八鬥,百花常在人去以樓空,那花兒常開人難留!
~~後弦《西廂情緣》
揚州瘦西湖自古就是煙花爛漫之地!文人騷客聚首之所,皇宮貴族郊遊之處。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有說“煙花三月下揚州”自此揚州瘦西湖聞名於世。
三月,瘦西湖畔,文人墨客騷首聚會,望著瘦西湖的一湖春水,騷客們詩興大發。有日“似水柔情,楓林晚。”有日“詩染西湖佳人瘦,折柳青衫沾淚濕!”.......
“清風拂去楊柳岸,攜手同遊西湖畔。淺笑夕陽掛夢簾,夢花碎落思紅顏。”瘦西湖畔一書生望著湖心亭戲魚的姑娘有感而發,姑娘聞言回眸一笑,書生不由一呆。“十年不識君王麵,始信嬋娟解誤人。”
姑娘聞言不由轉過身來,日“公子過譽了,小女子實難消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戴無顏色。小姐不必謙讓,小生句句肺腑,自是不假。”書生整裝肅容,笑而語之。姑娘的臉色微紅,掩口輕笑,書生自此才知道“一笑傾城,再笑傾國”之意,心中不僅有些悸動。
“公子出口口成詩,實乃才子,小女子佩服不已!”姑娘說完不覺臉色更加紅暈。
“小姐說笑了,才子之名,小生實不敢當,隻是閑來磨嘴,不值一提。”書生禮謙而讓。
“公子才說我我謙讓,公子何故如此呢!?”書生聞言,自是不再推托。
“小姐久坐湖心亭中,似是不勝熟悉瘦西湖,如不嫌棄,小生願為小姐指路,共遊瘦西湖,可否!?”書生出言相邀,說完才覺不妥,隻是姑娘可不是這樣認為!
“既然公子相邀,小女子自該應之。”姑娘爽快的答應了,可是她身邊的丫環,可就不依了。“小姐你怎麼能答應他呢!也不知道...”丫環還未說完,就給姑娘給打斷了。“小環,不得無禮,我第一次出遊自是不勝熟悉,公子指路相邀,禮該應之,公子莫怪!”姑娘微歉,丫環努嘴不語。
“小環說的是即,本不應該冒言相邀。”書生尷尬。
“難道公子,不願為小女子指路,共遊瘦西湖!?”姑娘說完才知語病,臉上不覺更加羞紅了。
“既然這樣,小生自是歡喜,願為小共品這一湖光春色。”書生說完,單手作禮,三人一同走出湖心亭。
出了湖心亭,一路向東,瘦西湖畔,自是人潮湧動,三月的揚州瘦西湖更是春遊的季節,騷人墨客,樂意不絕,岸邊的楊柳樹自成一景,名日“騷客柳蹤”,隻因騷客們愛在柳樹上提詞寫詩而聞名,當然也有**到此一遊的神來之筆!
“揚州西湖,其名為瘦,小姐可知這瘦西湖之名從何而來。”書生遙指湖水問道。
“小女子不才,實不知道這瘦西湖之名,源自何處,敢問公子明言。”姑娘朱口輕動,聲如鶯鳴,刹是好聽。書生陶醉。
“小生倒是略知一二,揚州瘦西湖,於瘦聞名,瘦西湖之名源於詩人汪沆的詩句“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書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姑娘略帶朦朧的看著書生,望湖興歎的側影。
“時之今日,方知瘦字之源,小女子受教了。”姑娘輕身一恭。
“小生隻是,多有涉獵西湖之詞罷了,不值一提。“說完書生又領著主仆二人,一路折東而去。三人來到二十四橋,書生停了下來,日:“這又是瘦西湖的一景,名日“四橋煙雨”,若是在下雨時,從遠處望橋,則有仙路煙塵之感!此橋名日:“二十四橋”杜牧的詩中有雲“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二十四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欄杆台階均合24之數。相傳隋煬帝巡遊揚州曾在這座橋上於月明之夜飲酒作樂,並請24個歌女吹蕭相伴,故名二十四橋。”書生知道姑娘第一次出遊瘦西湖,自是不問自答,姑娘聽的入神,兩眼似有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