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妹妹的臉色我就知道她可能發生了什麼不高興的事情了,沒人傾訴隻有找我了,畢竟是親哥哥啊。我六年級她五年級沒有代溝,也好交流。
“二哥,今天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沒有什麼理由的點了我的名叫我回答問題,當時我有沒什麼準備,很緊張吧,答錯了,搞得我好沒麵子啊。”妹妹哭喪著臉道。
我看著她的表情也知道小學生一般在班上丟麵子是很傷心的,但是這也一個轉變的過程,過了這一關才能有所作為,小小磨難都過不了的人應該沒搞了。
我安慰得對妹妹說道:“嗬嗬,沒事的,我也經曆過的,老師這樣突襲隻不過給大家一個不要上課開小差的警視,讓大家都能認真點,不是針對個人的,也是提高你的臨時應變能力啊。”我淳淳教導著。
“可是我就是氣不順啊,不知道為什麼呢,想不通哦。”妹妹還是不理解,我也知道一件認死理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就氣順了,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比較久,如果沒人開導的話,有人開導就不同了,可以讓其更加奮進。
“你這樣想咯,老師幹什麼針對你,他對你有恨,有怨還是什麼大仇?沒有是吧,就不是針對你,反而是關心你的表現,為什麼不叫別人,反而叫你,你想想。”幫著妹妹分析著種種。
“哥哥給你這麼說,好象真的是這樣啊,是老師看得起我是吧,怪不得近段時間叫我做了好多事情,原來是考驗啊,可能要給我做班幹了,嗬嗬,哥哥我好開心啊。”妹妹差不多舞起來了,好險我止住,女人就是胸大腦子單純(這是實踐的真理,不是我一家之言)。
我馬上轉移話題:“妹妹,你看見今天來我們家的人了吧,知道他們是誰嗎?”這件事我妹妹比我知道還少,可能以為下麵的還是客人之類的,可能沒有想到居然是至親呢?
妹妹思考了一下說:“是客人嗎?但是看媽媽的神色又不對啊,那哥哥他們是誰呢。”妹妹真的是很單純啊。
我想想該如何讓他接受的話語:“這樣說吧,他就是爸爸的爸爸媽媽,懂了吧。”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而不直接說爺爺,奶奶呢,這也有我的顧慮的,因為爺爺奶奶這兩個詞從出生到現在都不曾叫過,所以我隻能用爸爸,媽媽這兩個詞來誘導她,這也是暗示的一種吧,反正我覺得這種介紹對十多年沒見過沒叫我的爺爺奶奶來的理解快。
妹妹聽了之後了,愣了一下顫巍巍的說:“哥,我們還有爺爺奶奶啊,這麼從我出生都沒見過呢,人家小時候都沉靜於爺爺奶奶的溺愛,而我們隻能看著天空,無人關心,想別人遺棄似的,我知道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為了賺錢,但是理解是一會事,傷心也是另一會事啊。”看著妹妹的訴說我也不禁心傷啊。
是啊,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也一直縈繞在心頭,沒人關愛的生活導致我們都很自閉,一直到懂事了才開放,讓童年少了許多的色彩。
如何補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