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從前,有座山,山裏麵還有座小山,小山裏麵有座廟,廟裏有三個和尚:一個老和尚,一個大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三個和尚每天都在廟裏念經,敲木魚,念經,敲木魚,日複一日,日日如此......
當小和尚還沒有來廟裏之前,大和尚每天都在睡覺之前吵著老和尚,要老和尚給他講故事。老和尚無奈,便給大和尚每天都講同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老和尚的師傅,也就是老老和尚講給他聽的。
老和尚對大和尚講的故事是:從前有座山,山裏麵有座廟,廟裏麵有個和尚,和尚每天都在廟裏念經和敲木魚……
一天,小和尚來到了廟裏,成為了這座廟裏的新成員。於是,大和尚不再整天纏著老和尚了,也很少再和老和尚說話了。因為,他知道老和尚肯定隻會對他講同一個故事,而且是那個已經聽了N年N多遍的和尚故事了。他更是十二分確定,他與老和尚之間有嚴重的代溝,這條溝不是有多深的問題、而是有多寬的問題,以致寬得他與老和尚再也無法相交彙集於一處。所以,大和尚從此開始就成天隻和小和尚說話。他還覺得,他與小和尚之間的代溝不是那麼的寬。可是,小和尚卻吵著他,要他講故事給他聽。於是,大和尚便對小和尚將講道:
“從前的從前,有座山,山裏麵還有座小山,小山裏麵有座廟,廟裏麵有三個和尚,一個老和尚,一個大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和尚們每天都在廟裏念經,敲木魚,念經,敲木魚……”
這個故事也不知道被和尚們傳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在傳的過程中有多少個“山寨”版本,總之,它給傳到了今天。傳到今天後,我們也不知道,究竟從前的從前有多久、有多前?更加不知道廟裏麵的和尚是一個,三個,還是三十個?還有,和尚們每天除了念經,敲木魚外,難道就不用幹一些其它什麼事嗎?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準確地說,是不確定,不確定故事的事實究竟怎樣。因為它有太多版本,以致於我們分不清哪個版本是正版、哪個是翻版、盜版甚至假版?所以,我們不知道該信哪個,實在沒有辦法,我們就把這以上所有版本都認為是“山寨”的。
在黃光軍很小的時候,哥哥黃光輝就給他講過這個和尚故事中的一個“山寨”版本。開始,他一直覺得哥哥講的才是正確的,也是唯一的一個版本。可是突然有一天,也就是他在開始接受教育的那一年,老師在課堂上給全班人講故事道:
“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一個和尚……”
黃光軍突地站起來,糾正道:“老師,是三個和尚:一個老和尚,一個大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老師硬是愣愣地站立在講堂前,長達三分鍾之久。因為,她也被搞糊塗了,這個故事裏究竟是一個和尚,還是三個和尚?她開始不確定了,開始懷疑了,甚至嚴重到開始懷疑人生了。
小同學們見到他們日夜崇拜的老師,竟然不能馬上反駁黃光軍的觀點,他們偶像的形象頓時就在他們心裏毀了一半。這對於在那個幾乎每天都在某種爭辯的場合,動不動就以“我們老師說了的——”作為最有力的權威論據,以隻有他的老師說的才是正確的作為金科玉律般,遵從的兒童時代裏,黃光軍因此出名了。他的盛名在整個班上甚至年級和學校內傳開了。
“黃光軍駁倒了我們老師啦!老師也回答不上來,黃光軍真是了不起啊!”這種言論如風般以最快速度進行傳播,其速度遠比後來出現的SARS病毒要快得多,以至於越傳越遠和越傳越離譜了,從而導致它開始背離其原來的麵貌。從此,多個不同的黃光軍駁倒老師的“山寨”版本也由此開始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