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未來不來(1 / 2)

慧行聽了靜儀主持說慧色的身世,心中悲痛更甚,眼中明滅閃爍。看向師父才慢慢平定下來,躬身對靜儀拜道:“師父,徒兒先去告知他們大概。”靜儀點了點頭。袁千山和溫乘鬆又向靜儀主持一拜後起身,慧行便帶著兩人出了乾字禪房,並領著他們回到艮字禪房。慧行推開房門,側身讓兩人先進,袁千山和溫乘鬆便一前一後的進了禪房。慧行也進了禪房門,又看了看站著的兩人,慧行深吸口氣,說道:“坐吧。”

三人落了坐。溫乘鬆和袁千山仍茫然的看著慧行,慧行深觀呼吸,恢複平和,簡短說來:

“十幾年前,天崇強勢,出兵越過了天崇和出雲交界的崇明山脈。出雲陳兵三十萬於無晉江源。戰事持續三年有餘,最終出雲將領宋廣肅於襄水之濱擊敗並生擒天崇主將崇飛臨,天崇與出雲和談定盟,天崇承諾,兵將永不過崇明山。出雲大軍班師回朝之後,宋廣肅受封衛將軍,時年不過二十餘歲,可謂英雄出少年。當時江丞相之女,江月晳逢舉國歡慶之際,請得明旨在雲浮天涯書院開設明德會,一時間貴女雲集,可謂百花齊放。再後來宋廣肅與江月晳更是結為伉儷,傳為佳話。

四年之後興林出兵天崇。天崇遣使求援,雲淵泰皇下令出征,宋廣肅領兵渡過無晉江,討伐興林。聽聞興林聖皇禦駕親征,宋廣肅一戰成仁,江月晳兄長江元楷,親赴戰場和談,出讓了當時興林已占據的臨江三郡,同意興林建邊防收來往關稅,並承諾出雲國不設邊境,不立禁令,興林就此退兵,也不再攻打天崇。次年江月晳重病身亡,天涯書院明德會也就此解散。”

袁千山和溫乘鬆聽完,都是眉頭緊鎖。慧行深息口氣,又說道:“師父曾說雲淵泰皇自登基,便在後庭建析柏雲宮,沒有再來過凡塵居。”兩人心頭駭然,麵色凝重,卻說不出話來。

慧行看了看兩人,略一思索又說道:“縱使天瀉清泉,荒野四合,也難免...”說到此處,心中一痛,喉頭哽咽,艱難的吐出四字:“分崩離析...”稍稍平複了,才繼續說道:“慧色還在般若堂,袁施主,鬆兒,你們要隨我回她身邊,便不要再提此事了,她並不需要知道過往,也不願去預想未來,此時她能憑借的也隻有自己的正定。”

雲淵帝聽了徐良的回話,眉頭微蹙,又問道:“你看她是否麵露不悅?”徐良答道:“老奴沒有看出來。”雲淵帝心下一沉。徐良又說道:“悲意倒是有的。”雲淵帝擺了擺手,徐良便又去稟告了太後,太後聽了,說道:“確實很像阿晳,今日讓人別去打擾她,明日起駕前去請她來即可。”徐良應道:“是。”

不多時,靜修師太前來求見太後,向太後躬身行佛禮,太後看了看她,她便說道:“啟稟太後,貧尼此次回寺,深覺修行尚淺,想在寺中住一段時間,與主持師妹合和。”太後眼眶微眯,又看了她,點點頭,又問道:“師太可定了何時回雲浮?老身可派人來迎候。”靜修師太說道:“不敢勞煩太後,貧尼會在盛夏之後自行前往。”

袁千山和溫乘鬆終是止住了淚水,跟著慧行回到了般若堂,幾人依舊抄書,心中似乎希望時光就停留在這一刻,再也不必前行。等到般若堂前鍾板響起,幾人才清醒過來,感覺似乎隻是一息之間便已到了黃昏。

黑夜,沒有人能說的出是如何度過的,可黎明,依然到來了,晨鍾,也依然敲響了。

早殿結束,靜儀宣布了慧色離寺入世,寺眾多動容,看了慧色又慢慢恢複平和,慧色又跟著靜儀主持回到了禪房。靜儀主持細觀了她的神色,見她雖麵現悲意,卻仍有平和安定,便開口說道:“為師相信,你能再回到長青寺來。”慧色悲意略釋,拜道:“謝師父。”靜儀點點頭,繼續說道:“佛門淨土亦不逃因果,為師便為你開示前路:”靜儀釋放心念,目現空明,眼中風雲變幻,沉聲說道:“前因深種,緣起難消,不曆劫難,無證果報;無執無欲,無嗔無怒,光明充斥,可見歸途;山為屏障,水為路引,天塹不度,各安天命;無願無求,無相無為,海清河晏,便是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