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路慢行,回到寺中,靜思師太領著眾人來到菩提院,讓眾人在院中靜立等候,靜思師太敲門進入乾字禪房向靜儀主持稟告。不多時,靜思師太出來,讓眾人各自歇息,又對林父和慧樂說道:“林施主,主持請您暫住震字禪房,您可先休息下,稍後去見主持。”林父拜謝道:“多謝師太,多謝主持師傅。”慧樂和慧色陪著林父去到菩提院門口一側的震字禪房,慧行和慧音去戒律院取來日用。等將一切安置妥當了。慧樂便陪父親去見主持。
菩提院中有一行梧桐樹,慧行三人擇了其中一棵,在樹下,麵對著夕陽禪坐,高大的梧桐樹,枝幹交叉錯落,寬厚的葉子便層層疊疊,投下濃密的樹蔭,微風輕撫著濃綠健壯的樹葉,並沒有什麼聲響。慧行三人迎著夕陽而坐,看見殷紅的太陽仍在天邊,天空中沒有雲影,明黃色的光暈與灰藍的天空相接,現出一道弧線。慧色看著夕陽說道:“我眼中的夕陽絢麗多彩,但這不是太陽的變化,而是太陽與天空,大地及我等之間緣的變化,生與滅便如日出日落一樣都是幻象,實際本源不生不滅。”慧行接口說道:“緣起緣滅,亦如日出日落般充斥著幻象,故需格外警醒,實際本心不垢不淨。”慧音亦開口說道:“新生如日出,垂暮如日落,都值得珍惜,實際本命不增不減。”三人看著日落,都露出如見朝陽般的微笑,又看了一會,太陽漸漸離開了三人的視線,三人便閉目禪坐。
慧樂帶著父親進到靜儀主持的禪房,靜儀主持讓林父在對麵坐下,慧樂想了想,走到靜儀的一側站立,聽著靜儀向父親說道:“林施主,本來慧樂當修行一段時日,小有所成,得您同意,再行剃度,隻是惡緣纏身,不得自由,才提前剃度,望您見諒。”林父聽了,忙拜道:“不敢,是您慈悲,救妙兒於水火,老朽無用,隻是拖累女兒。”靜儀看了看林父,說道:“老之苦,多在於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受老苦的關鍵亦在於覺:覺察本心,以去雜念,覺察能力,而後取舍,覺察親友,以存愛意,覺察世界,而後來去。”林父有些悲傷,說道:“老朽隻覺自己已無立身之法,老朽對於這個世界已無價值,老朽自覺多餘,就是對於妙兒,也是沒我這個父親更無牽無掛些。”慧樂聽了,眉頭緊皺,說道:“爹,您別這麼想。”靜儀主持又看了一眼林父,說道:“這個世界不需要你,是因為你早已不在意這個世界,就是慧樂,你亦因為她皈依佛門而放下牽掛。既如此你便已從此界離去,此後的生活,無欲無求便可自由自在。”林父恍然如夢,他又想起妻子離世時,他的痛不欲生,又想起看到女兒出家時,他的如釋重負,最後想起慧色對他說留傳家學時,他的喜悅舍得。是的,他隻是需要與這個世界揮手告別。他臉上突然掃除了陰雲,現出別樣的光輝,跪俯拜道:“多謝主持師傅開示,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靜儀主持點點頭,又讓慧樂坐在林父身旁,說道:“慧樂的剃度儀式,兩位可自行定期,召請親朋,為師會請沈家與醉月樓前來參加。”慧樂聽了,心中一跳,卻也知道這是了斷的最佳機會,靜儀看她隱隱有些視死如歸,又說道:“慧樂,你需謹記,出家人的尊嚴,不在於度牒,而在於了悟眾生平等,隻有拋棄世俗的成見,無差別的看待不同出身,不同職業的眾生,才能擁有作為人的尊嚴。當你將他人劃分為三六九等,那麼你必然要處於其中一階,必須破除尊卑之念才能見到醒覺至尊。如是觀想:眾生立身的大地無不同,眾生呼吸的空氣無不同,眾生可承受的光照亦無不同,放下傲慢吧,掩藏傲慢與囂張跋扈並無不同,一樣會阻礙你的醒覺。”靜儀現出莊嚴法相,緩緩說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出家人,是以天地為家,以眾生為親,以醒覺為尊,以正道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