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我一臉踟躇,不為所動的樣子,一旁的張恩計上心來,“陛下,適才陛下說如今宋帝文武全才,不過我看這宋帝卻當不得陛下如此評價。”
“噢?你對宋帝有何看法?”我倒是沒想到,這個南唐舊臣,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還瞧不上眼,我倒是想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陛下且聽臣道來,這宋帝一條盤龍棍起家,武藝不凡那自當是不用說的。不過說道文治嘛,臣倒有些話不得不提。”張恩摸了摸細碎的胡渣子,扮的一副智多星的樣子,搖頭晃腦的賣起了關子。
“說重點。”我沉聲道。
見到有點不開心了,張恩也不敢賣關子,連忙獻出心中所想:“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宋帝雖然春秋鼎盛,然卻未立太子。這便是他最大的敗筆!”張恩擲地有聲的說道,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
“沒立太子?長子都二十多了,還能跑的了哪去?”林仁致一臉迷惑的說道。
“且聽臣一一道來,這宋廷雖看上去金玉其外,然其朝政受一相一府幹涉,此二者,皆有從龍之功,當今宋帝雖是武藝極高,然極重感情,自是不願削此二人權力。再者,東宮未立,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兄終弟及,主少臣強的鬧劇層出不窮。宋帝自負壯年,不顧內有宮闕之變;外有府相製肘的局麵,好大喜功,一再用兵,如今宋師疲軟,一旦宋帝暗瘡複發,駕鶴西去,這九五之尊的位置,到底**?”
“對呀,”我拍案而起,“曆史上老趙掛了,小趙即了位,之後再也沒聽說過老趙後人的消息了,十有八九是被小趙給偷偷害了。如今我知道這段曆史,想辦法和老趙後人打好關係,拖小趙後腿,最不濟也要小趙無暇顧及到我才行。”
我再往深了想,“如果老趙兒子知道是小趙害的他皇帝老爹,肯定不能善罷甘休,雖然小趙權力比老趙兒子大,但畢竟老趙兒子才是正統,呼聲最高,肯定有相當一部分軍隊會選擇支持老趙兒子。這樣一來,叔侄爭位,宋朝起碼也要一分為二,到時我逃回唐國去,做個安穩皇帝,豈不是快哉,管你們怎麼鬧騰去!”想到這裏,我的心裏頓時火熱熱一片,這泥瑪頂著個侯的頭銜,才領那麼點俸祿,一府可是幾百口人要吃飯那!
不過有個問題。老趙死的時候,他兒子幹嘛去了,怎麼就讓小趙如此輕鬆的幾乎沒有受到一絲阻力的就當上了皇帝呢?這個問題自然是不可能提出來讓張林兩人幫我參合,我靠坐在椅子上,手指不停的敲打著扶手。這是為什麼呢?
突然,我想到一個過的去的理由,既然是小趙謀劃動的手,自然時間也是他說了算,他挑了個老趙兒子不在的時間幹的好事,皇宮裏又都是他的人,他當上皇帝,簡直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這樣吧,林將軍安排手下幾個最可靠的,身手最好的,想辦法混進趙光義的圈子。”我想了想吩咐道。
“陛下,趙光義雖然貴為開封府尹,可這般布局,似乎……”張恩對我的吩咐提出異議。
“你們可能不常在宮中走動,我觀趙光義此人,心胸狹窄,野心勃勃,他處心積慮的糾集黨羽,我估計要不了多久,他就會對其兄長下手。”我緩緩的把我的推測說了出來,這還是我第一次向穿越後的人講起曆史發展進程。
“這……張恩和林仁致二人相視了一眼,似乎有點不能接受我的這個觀點。”算起來他們來開封還不到一年,不過民間一直相傳老趙小趙兄弟相親相愛,還流傳著各種煽人淚下的故事,現摘其一:據說有一天小趙病了,老趙親戚到床頭去服侍他,喂湯喂藥,燒艾草熱灸的時候,怕燙著了小趙,先在自己身上燒幾下,如此手足情深,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小道消息在傳播:有一次,老趙對自己身邊的近臣講,你看我這個弟弟,一生下來就和一般的人不太一樣(特別黑胖?),仔細看他走路的樣子,就好像是龍虎的架勢一樣,威風凜凜,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他的福壽和才德甚至比我還要深厚。
種種跡象表明,小趙弑兄是早有預謀的,早早就開始埋下伏筆,引導輿論了。
“總之,你們一定要挑選最可靠的親信,想辦法混進趙光義的圈子,再派下人去大皇子的身邊,關鍵時刻要保護好他。我估計,離他動手的時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