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達到入化境界之後,佛智才突然得悟,力其實還有形態,世間物體形態有三,以水為例,常水流動,寒水成冰,沸水化氣。
如以水喻“力”,則也會得到類似的結論,元力是流動的常水,縱力是成冰的寒水,橫力是化氣的沸水。
“那麼入化後的‘力’是什麼形態?”唐雲急問道。
“看到照在身上清淡的月光了嗎?光是什麼?”閔君臣仰望著夜空,忽然反問道。
“光?”唐雲竟被問得啞口無言,自己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光屬於那一種形態呢?
“光是什麼,入化後的‘力’就是什麼?”閔君臣見唐雲臉色蒼白,輕聲道:“不用再想了,這個問題沒有人知道,就算有人知道也無法說出來。”
當初從奇書中感應到的“力”突然變成一道金光,射進入化後的佛智雙眼中,然後在佛智腦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帶有文字解說的圖畫,那圖畫是如此的真實,像另一個世界。
“那另一個世界指的就是極南之洲。”唐雲心道。
《山海經》描述了整個極南之洲上的生物。《普陀神遊記》描述了光明王以及十萬部下在鬼山之中的見聞。《華嚴經》描述的是我們世界的本源。
“普陀,正是那鬼山的名字。”見唐雲露出疑惑神情,閔君臣細心解釋道。
佛智知道了一切,甚至知道了未來,但是他卻什麼也不能做,沒有人會相信他所見到的,因為隻有他一人能看到三本奇書的內容。
“知道未來,什麼未來?”想起幾年後的妖獸入侵,唐雲不禁擔心起人類的命運,整個八域的命運,因為此後的幾年無疑是麵臨生死存亡的關鍵。
“沒有人知道,知道的人都不在了,但未來絕對會使你感到絕望。”閔君臣淡淡道。
預知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預知了未來某個時期整個人類將要滅絕這個事實,但卻無力而為,甚至要獨自承擔。
所以知曉了一切的佛智在五十年後決然的踏出了藏經樓,離開了佛國城,遊曆天下,尋找傳人。那是佛智已經是百歲高齡了。
當然要找到這個傳人何其艱難,此人的資質至少要能修成縱橫二力之一。就這樣尋覓了十年,此時的佛智已經是一位一百一十歲的老人了,而這一年也是佛智圓寂之年,佛祖保佑,臨終前終於碰到了一位擁有奇資的棄嬰,在最後時刻佛智以入化之力術在棄嬰神府中。
“強迫,強迫棄嬰承認自己就是光明王?”唐雲瞪大眼睛,吞吐道。
閔君臣點了點頭,沒有再言語,隻是靜默的望著繁星點點的夜空。
過了良久,閔君臣才淡淡道:“那個棄嬰就叫做佛燈,最後也成了釋教弟子。”
“我想不明一點,”見閔君臣示意自己說下去,唐雲才猶豫道:“如果元道宗的入化之力是等同於光的存在,那麼為什麼佛智不以自己為媒介將普通人和奇書連接起來?這樣的話,所有的人都可以了解書中的內容。”
“如果那樣可行的話,佛智也不會以百歲之齡苦苦尋覓十年了,這其中的秘辛凡人怎麼會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