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黑色曼陀羅的傳說(1 / 2)

佛教名花——曼陀羅(DarurastramoniumLinn),曼陀羅花的梵語是Mandarava,原產印度,花名係梵語音譯。

又名曼荼羅、滿達、曼紮、曼達。俗稱楓茄花、狗核桃、萬桃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鬧羊花等。釋名風匣兒、山茄子。

又譯作圓華、白團華、適意華、悅意華等。阿育王經七曰:“漫陀羅,翻圓華。”法華光宅疏一曰:“曼陀羅華者,譯為小白團華。摩訶曼陀羅華者,譯為大白團華。”法華玄讚二曰:“曼陀羅華者,此雲適意,見者心悅故。”慧苑音義上曰:“曼陀羅華,此雲悅意華,又曰雜色華,亦雲柔軟華,亦雲天妙華。”

傳說,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空中時常發出天樂,地上都是黃金裝飾的。有一種極芬芳美麗的花稱為曼陀羅花,不論晝夜沒有間斷地從天上落下,滿地繽紛。

佛經雲,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齊讚,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體息,天鼓齊鳴,發出妙音,天雨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至此,釋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開始教收徒,傳授他所證悟的宇宙真諦。

《廣群芳譜》引《法華經》曰:佛說法時,天雨曼陀羅花。看來,此花與佛門有緣。曼陀羅像宮廷裏那些摘官嬪風影事一樣撲朔迷離。八月開花,九月采實。品花家稱它為惡客,大概是因為遊移不定的曼陀羅可以突然生長在別處的緣故。

《本草綱目》詳細記述了曼陀羅的來曆:當佛說法時,從天空降下曼陀羅花雨;而道家的秘籍卻記載,北鬥星有叫曼陀羅使者的,手執此花。關於它的顏色,說法十分不一。

在佛經中,曼陀羅花是適意的意思,就是說,見到它的人都會感到愉悅。它包含著洞察幽明,超然覺悟,幻化無窮的精神。具有這種精神的人,就可以成為曼陀羅仙。作為密宗的神秘圖案,曼陀羅顯示出了它的複雜性。心理學家榮格看出其中的奧妙,說它像數學公式符號似的,代表著一種精神秩序。

“曼陀羅”是梵語音譯,藏語稱“吉廓”,即壇城。曼佗陀有多層含義,它作為象征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是應用很廣泛的供品之一,也是變化多樣的本尊神及眾神聚集居處模型縮影。供奉曼陀羅的意義是用世間最珍貴的寶物盛滿三千世界奉獻給佛、法、僧三寶。

曼陀羅單葉互生,紙質。葉片卵圓形,邊緣具不規則的波狀淺裂或疏齒。具長柄,莖直上,高四五尺。脈上生有疏短柔毛。葉有麝香味。花兩性,花冠呈喇叭形,簷部5裂,有如優雅的折裙禮服。花大,長可達17厘米,有粉紅、純白等色。花開六瓣,狀如牽牛而大,同茶花迥異。花期全年,有重瓣者;雄蕊5,全部發育,插生於花冠筒;心皮2,2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蒴果、花萼在果時近基部環狀斷裂,僅基部宿存。一年生。花氣味獨特。花單生在葉腋或枝叉處。蒴果卵圓形,表麵有硬刺,熟時四瓣裂。種子稍扁腎形,黑褐色。全株有劇毒,其葉、花、籽均可入藥,味辛性溫。

亦有開紅花者,原產秘魯。大曼陀羅花,出南美洲,枝葉扶疏,花形美觀,香氣濃烈。

它還分為大花(白花)曼陀羅、紅花曼陀羅、紫花曼陀羅等種類。喜溫暖、向陽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屬茄科、曼陀羅屬。在熱帶為木本或半木本,在溫帶地區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曼陀羅為多年生灌木,高可達2米。

別看曼陀羅如此美麗素雅,其實它還是一種致幻植物,全株有毒,花朵以及種子毒性最強,含具有致幻作用的生物堿。曼陀羅(Datura),又名天使的號角(Arumpet),因此它的花語是不可預知的死亡和愛。曼陀羅花全株有毒,以果實以及種子毒性最大,幹葉的毒性則比鮮葉小,其葉、花、籽均可入藥。

曼陀羅花主要成份為莨菪堿、東莨菪堿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東莨菪堿。由於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使肌肉鬆弛,汗腺分泌受抑製,所以古人將此藥取名為“蒙汗藥”是極為確切的。

古時候,就有利用曼陀羅以及其同科植物製作成各種外科手術用的麻醉劑,例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的俞跗術,《冠子·世賢》的扁鵲術,華佗的麻沸散,武俠中的蒙汗藥等。現代中醫以曼陀羅花為主,配伍當歸、防己、草烏等製成外科手術用的麻醉止痛劑,臨床還常用於消除關節腫痛,消腫、定喘等。除藥用外,曼陀羅也是名貴的園林觀賞植物,目前已培育出許多雜交種。

相傳華佗的麻沸散的主要原料就是曼陀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