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時辰(1 / 1)

古人把一個晝夜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分別是: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對應現在的時間是:每兩個小時是一個時辰, 從晚上11點到淩晨1點是子時,以此類推。

根據【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應該是如下時間:

一更 19-21點

二更 21-23點

三更 子時 23-1點 【夜半三更】

四更 醜時 1-3點

五更 寅時 3-5點 【五更雞叫】

七更 辰時 7-9點

古代五更計時製及地支計時法:

戌時 黃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點

亥時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點

子時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點

醜時 雞鳴 四更 四鼓 丁夜 1-3點

寅時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點

子時——夜半三更又稱午夜,過了午夜,則進入下半夜。

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淩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淩晨5點左右鍾聲響起時,宮門開啟。

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禦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複.

明朝最勤奮的皇帝應該是亡國君崇禎皇帝了,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崇禎雄心壯誌,立誌做個中興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周折到淩晨1,2點是很常見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開國皇帝老朱還要勤奮,可是崇禎誌大才疏,雖然勤奮但是還是逃不了亡國的命運.

洪武十三年(1380)重定文武官歲俸,以九品正從為差,共18級,正一品官祿米1044石,正七品的知縣歲俸祿米90石(約合今544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