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本書的寫作,純屬偶然。

我所住的小區,有一個相熟的街坊,QQ的ID名叫小吉,是個書迷。

小區的樓下,是本市的工人體育場,規模不是京城那個可比的,小得可憐。這體育場旁邊新開了一個燒烤檔,自然是非法經營,一個紙箱,上麵放塊木板,胡亂幾張小矮膠凳,就煙氣騰騰開張那種。

有一晚,應該是公元2009年9月5日,是夜天朗氣清,blablabla。我們相約在那裏喝啤酒胡吹。

小吉同誌先是對“小學文”橫行的網絡文學批判了一番,以此側麵表現自己的審美情操高尚,然後又再感歎好書不多,好作者更少,以此強調了文學藝術建設的重要性。

我聽了,便說,不如我們各寫一本,看看反應如何。小吉很冷靜的答應了,而我,則以實際行動開始對網絡文學進行添磚加瓦。

老實說,我小說看得多,但卻從來沒有寫過小說,萬字以上的文章也記憶中沒有,大不了就是在各個BBS上就人家的貼子胡吹一下,所以才一動筆,才發現寫作不是容易的事。

我選正德這個題材,是有點無奈的。一是我基本上隻看過些明史,二是似乎明朝這個題材近期有點寫得多,從接近正史人手一本的《明朝那些事兒》,到穿越類的XXXX(不敢寫書名,怕排名),所謂珠玉在前,要寫得好,是很難的事。動筆前,忽然記起明史專家-韋慶遠老先生窮十年之功寫的《正德風雲——蕩子皇帝朱厚照別傳》,覺得這是個好題材。反正是難寫,不如寫一個爭議性較大,而且趣事多的,這樣可能更易著筆。定了題材,才開始寫,匆匆寫就了幾章,就上傳了。

我不得不承認,先不論寫得好不好,就這寫不寫得完,都充分說明寫小說的難度,一天碼6000字,已經是極限了,何況自己是成家立室的人,寫作的時間真是有限。在此,我要向所有能寫成完本的網絡文學作者致敬,更要向窮十年之功才寫得百餘萬字的韋老先生致敬!兩者的寫作水平和初衷可能異途,但寫作的毅力是一樣的,都值得尊敬。

這書我不想寫成穿越類的小說,因為自己都對穿越類的小說有點厭倦,倒想寫成一本有限度顛覆曆史的小說,不過,為後麵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留下一些伏筆,故而設下了一個模糊的穿越過程。

我在看明史時,常思考,如果明朝的皇帝和官員能多點知道民間的疾苦,能不能在不大幅改變文官體製的基礎上,讓政治和經濟更清明一些,從而避過1644年後長達數百年的民族大災難呢?又或,如果能在白銀貨幣政策和糧桑經濟中找到突破點,能不能避免後期因歐洲經濟大蕭條而引發的國本動搖?又或如果沒有海禁,沒有戶籍製度限製,能否讓資本主義經濟更發達一些,讓如上的災難減輕一些。

正德在位的17年時間,正是明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期,有太多的思考空間。

此書試圖通過本人一些笨拙的文字去解答這些問題,並與各明史同好切磋。

也希望小吉同誌的大作早日出現,是為此記。

彌敦

2009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