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鬆德讚領著無敵軍向南詔推進之際,劍南道益州節度使府裏迎來了一個神秘客人。
“崔大人,路途遙遠,一路上辛苦了。今天好好的休息一下,明天本督為崔大人接風洗塵。”說話的是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鮮於仲通雖然在年初打了大敗仗,但在楊國忠的極力隱瞞下,謊報了戰功,不但無受到懲罰,反而得到了豐厚的獎賞。而坐在鮮於仲通對麵的,是大唐司勳員外郎崔圓。崔圓時年四十六歲,青州益都人,為崔亮的八世孫。崔圓少年家境貧寒,誌向遠大,好讀兵書,有經國濟世之才。開始,崔圓以“鈐謀射策”授武職官,但崔圓以文才自負,不願擔任武職。空有一胸才學,卻一直鬱鬱不得誌,直到後來得到時任吏部侍郎的楊國忠的賞識,方出任司勳員外郎一職,成為京城楊係力量的重要一員。
“都督客氣了。下官此次前來益州,要受了楊大人之命,前來協助將軍處理南詔問題的。都督,這裏有楊大人一封密函,請都督過目。”崔圓邊說著話,邊從衣袖裏拿出了一封書信遞給了鮮於仲通。
“哦!不知楊大人有何吩附?可有讓崔大人帶了什麼話過來沒有?”鮮於仲通問崔圓。
“大人看過書信就知道了,信裏楊大人應該都有闡述了。”崔圓並沒有直接回答鮮於仲通的問題,隻是端起了手邊的茶飲啜了一口,一副空有成竹的樣子。
鮮於仲通邊打開了密函看,心裏邊慨歎著麵前崔圓的氣度。心裏想此人將來的成就,恐怕不在自己之下,現在可不能怠慢了他。隨著鮮於仲通了解清楚書信的內容,就更肯定崔圓已得到楊國忠的重要。楊國忠書信裏表明,崔圓熟讀兵書,計策謀略皆屬上乘,希望鮮於仲通多多地依賴於他,盡快解決南詔的問題。隨同崔圓前來的,還有三千楊國忠向唐玄宗討要的神武精銳騎軍。鮮於仲通一看書信就知道,此後在關於南詔的問題上,這崔圓作為楊國忠派來的特使是要占據主導的地位了。鮮於仲通在感到小小失落的同時,卻又感到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此前的大敗,讓他認識到戰爭並不是他原來想像的那麼簡單,稍有不慎,就會招致全軍的慘敗,自己確是不太適合帶兵。此前大敗被楊國忠隱瞞了下來已經讓他躲過了一劫,但如再敗他可就沒什麼好果子吃了。而且,想來楊國忠也是再輸不起了,知道自己底細的他才派來崔圓主導這個事情。
“今後南詔的戰事就要依仗崔大人你了,本督就傾劍南道全力,做好崔大人的後援,以讓崔大人再無後顧之憂。”鮮於仲通了解到楊國忠的意圖就不再含糊,明確的告訴崔圓在戰事將以崔圓為主導,他隻做好後勤的工作。
“都督統籌全局,下官為前卒,隻要我們同心協力,相信一定可以完滿的解決南詔的問題。日後都督因功高升,還望都督能為下官美言幾句,下官就感激不盡了。”言下之意,他崔圓縱使主導南詔戰事,但最大的功勞還是屬於鮮於仲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