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文化,喜歡看《周易》。某日早上在被窩裏看《明易》講卦序,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帶著極大的興趣把卦序學習了一下。開始還真不錯,比如開始講的卦序原則,首先乾為首,為什麼呢?因為“連山易”即“夏易”以艮為首,洪荒時代大山救了人類,艮為山,所以以艮為首,易就被稱為了“連山易”。“歸藏易”即“商易”,以坤卦為首,商時代是母係社會,母為尊,坤為母,所以以坤為始卦。坤為地為包容萬物,所以又叫“歸藏易”。到了“周易”即周朝的易以乾為首卦,周朝講天道,崇尚天道天為尊,所以以乾為始卦。這是我以前都知道的,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再往下,易經又分上下經,體現了易經的二元精神,即本身也含陰陽。你不能讓別的都分陰陽自己獨陽或獨陰或不分陰陽,那就不靠譜了。《易經》是一部經典,為陽,分上下兩部分則內含陰,多好?再往細裏說,六十四卦全部兩兩成對。其中有二十八對綜卦,因為老祖宗們畫卦時沒有紙,都在地上畫,畫完了正著看看反過來再看看,所以綜卦不能分開,一定是在一起的。還有八個卦正看反看都一樣,但是兩兩陰陽相反,稱為錯卦,這又是四對。這樣六十四卦的順序就成了三十二對卦的順序了,把任務減少了一半。有點複雜是不?成語裏有個“錯綜複雜”就是這麼來的。但是再往下說就有些莫名其妙了,我自己感覺帶有很大的附會性和牽強性,老祖宗未必就是那樣做的,所以也就不再說了。現在有了卦序去猜老祖宗們排卦序的方法時不能牽強,這就好比射擊比賽,不能先打槍再畫靶,那就沒啥意思了。所以後麵的看了看就不再看了。也可能咱水平有限看不懂,那就先不懂吧。
說起這個卦序,我有了個大膽的想法,從連山到歸藏再到周易的首卦來看,好像都帶有濃厚的實用主義,洪荒時代大山救人,一救救了近千年;母係社會母為尊,又延續了近千年;周朝時代講天道,一統華夷又是近千年,直到現在都沒有新的發展,還是乾為首卦。從社會結構來看,皇帝統治了兩千多年,皇帝不就是天子嗎?不還是天嗎?雖然現在沒了皇帝,但我們仍以乾為首卦是不是有點不太那個了呢?社會呼喊法律,法律卻遲遲不願現身,即便現身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麵”,不敢大大方方入世為首。那麼六十四卦裏誰代表法律呢?小可知道有個訟卦,也隻有訟卦和法律沾得上邊,那就把訟卦拿來當首卦好了。反正六十四卦是循環的,誰先誰後都會輪得上,都無所謂,但是誰當首卦卻不一樣了,就象上麵說到的,那可是代表了人們意識領域裏的重要程度的。那這樣一來,《周易》可就不叫“周易”了,那該叫什麼呢?想著、看著就又睡著了。(權做笑談了)
(一)
自從周公幫助武王伐紂取得了政權後,又提出了各方麵的帶根本性的典章製度,完善了宗法製、分封製、嫡長子繼承製和井田製等國家基本製度。武王傳位於成王,周公又攝政七年,七年後歸政成王,正式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製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製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朝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真是“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樂,七年致成王”。又有父親大人的一部《周易》做鎮國之寶,子孫無憂矣。就找一個僻靜處修煉去了。
一日,周公穿越來到二十一世紀想看看子孫後代都過得怎麼樣。但見風調雨順,國富民強,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一派祥和景象。稍有不滿意的是有一個叫美利堅的藩夷國卻財大氣粗,動不動就吆五喝六,打打這個,訛訛那個,很多小邦都敢怒不敢言,而自己的子孫國卻也無可奈何。再看看那些藩夷之人,一個個毛還沒蛻淨,競然淩架於我中華後裔之上,作威作福,而父親大人費盡心血推演的周易寶典卻被束之高閣,很少有人問津。更可氣的是竟有一部分人打著《周易》的旗號坑蒙拐騙。周公看罷很是傷心,他為《周易》命運多舛感到悲傷,更為子孫後代煩燥不安而憂心忡忡。再看看那些還算重視《周易》的人手裏拿的,千姿百怪,寫啥的都有,把個《周易》搞得麵目全非,這還怎麼能稱得上是《周易》?什麼四柱預測、奇門遁甲、陰陽風水等,都打著《周易》的旗號,招搖撞騙。
周公看到此長歎一聲,他打開曆史記錄,想看一看周朝以後都發生了些什麼,是什麼讓《周易》變得如此不堪。這一看不打緊,原來《周易》在子孫手裏說好聽的叫發展了,說不好聽的叫彎曲了,更有甚者是糟踏了。先是先秦諸子個個耀武揚威,根據自己的理解任意發揮,肆意而為。不僅如此還相互掐架。後來有個叫孔丘的做得還算周密,但也把《周易》彎曲得夠可以,再往後就是所謂的方家人士任意引伸,胡亂聯係了,再再往後就分不清誰是誰了。隔一段時間就打打仗,而戰火不僅毀了家園,也毀了文獻。後來的人就隻好在殘留的書帛上再發揮,然後就是發揮了再毀,毀了再發揮,如此循環,沒有個盡頭。就像一壇茅台酒,壇子打爛了就隻好換個壇子,把剩餘的酒裝進去,為了往下傳承就隻好往裏麵添水,再打爛再換壇再添水。有的加清水,有的還加汙水,你說說這些個子孫們,都幹的這叫什麼事兒?到後來誰也說不清這是什麼味了,但壇子上總標著個“茅台酒”,鬼才知道真茅台酒的味是個什麼樣子。這些個不肖子孫,你惡心誰呢?周公一邊看一邊罵。《周易》現在就是這一壇被無數次打壞又填裝起來的所謂的茅台酒了,雖然名字沒變,但內容已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