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奇用手一指,其中一個暗格彈開,一卷經書從中飛出,落入他的手中。
連奇說道:“我雲台山藏有三洞四輔七大部類全部經典,這些典籍除個別秘籍之外,其餘經典核心弟子皆可隨心翻閱。此洞中所藏千餘部經典,都是修真各家之說,你二人可用一月時間翻閱,一月後各選數種研習,一年之後,方可翻閱第二洞的典籍。”
隨後,連奇又安排了兩人休息的山洞和練功的場所,留下一個青玉牌子,吩咐伍丁可用玉牌查找典籍翻閱,自己帶著郭栓娃前往天乳池煉體。
伍丁知道這洞裏的功法還算不上高深,不過勝在數量之大,幾乎涵蓋了目前九州所有修道門派的基礎功法和奇聞逸事,伍丁也覺得受益非淺。
一個月後,伍丁選擇了一些禁製的設置和破解,青州一些獨特的咒法和術數,對各種修煉之法進行了對比研究,道法修行上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郭栓娃從天乳池回來後,自己選擇了雲台山內功和棒法、杖法練習,在外家功夫已經具有超越宗師的實力。
其實對於二人來說,這第一洞的典籍更多的是長了見識,其中所載功法海量而基礎,關鍵部分已由無涯子和紫宣傳授過。所以,一年之後,連奇來到洞內,對兩人的長進也很滿意。
連奇將二人帶到另外一個洞口,施法打開洞門,收了上一次的青玉牌子,扔給伍丁一塊一模一樣的青玉牌子,轉身離開了。
這洞內的所藏也不過百餘本秘籍,大多是雲台山的功法。其他門派功法並不多見。
伍丁從中找到了一部九節鞭法,不由喜出望外。伍丁的骨龍刺還是使用原來的九節鞭法,根本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威力。這次找到正宗的修道鞭法,總算是有了真正的獨門兵器的功法。
道法修為上伍丁仍以《參真直指》為根本,不過在典籍中找到一部曆代雲台山弟子修煉心得記載,這在無形中相當於伍丁可以聆聽諸多先輩的教誨,解決了修煉中的很多問題。伍丁一邊揣摩一邊體悟,感覺修煉一途如大千世界一般,繁複而永無止境。
郭栓娃自從在天乳池中煉體之後,自己覺得力大無窮,渾身堅逾鋼鐵。他找到一部《金剛杵法》,便如獲至寶,對其它經書看也不看一眼了。
兩人又在洞內修煉了三年之久。這座洞內設施完整,用竹筒從山上引來山泉,庫房有幹果及肉脯。由於貯藏條件好,絲毫沒有腐敗的跡象。
過上一段時間,火者罕與連奇就會帶來許多新鮮的水果蔬菜和肉類放在庫房裏麵。
第二洞真經雖然經書不多,但每一本都晦澀難懂,兩人修煉的功法也繁難之極,所以一直用了三年,兩人這才初步掌握了各自選擇的功法。
這一次卻是火者罕前來。
他沒有帶二人前往新的山洞,而是給兩人帶來了四部經書。
兩本是給伍丁的《玄鏨劍法》和《補天盾決》,兩本是給郭栓娃的《踏空決》和《三十六杖》,吩咐二人依法修煉,不可貪功冒進。
伍丁自從得到玄鏨劍和補天盾,一直當作普通飛劍和護身法器使用。
就算是在雲台山,玄鏨和補天也不是人人可見的。葛道人當初將這兩件法器交給紫晟帶往並州,卻沒有給他劍法和盾決,主要也是防止劍盾所遇非人。
而且法力修為不足者,也不能修煉上洞劍法和盾決。
伍丁由於屢有奇遇,加上曾服仙桃靈藥,此時法力道心隱隱已至元嬰後期,這才正式得授玄鏨和補天密法。
郭栓娃道心天成,走的是與伍丁全然不同的路子。所謂一法通則萬法同,他隻專注術法的修煉。
兩人這次又在洞中修煉了五年之久,這期間火者罕與連奇也先後數次指點兩人修煉中的問題。但術有專精,修為到這個層次上,師傅的傳授已經隻是極為次要的方麵,更多的還需要各自的領悟及體會了。
青州,曹。
曹是青州一個不大的城鎮,由於地處三江要衝,客商往來眾多,熱鬧非凡。
文少爺百無聊賴地坐在躺椅上,旁邊支一小桌,桌上擺著蜜餞果脯和一壺好茶,一個精致的青玉茶碗裏,新沏的猴兒茶正發出陣陣香氣。
文少爺是曹城昌盛號文家的四少爺,今日來此是看這些搬運工裝貨的,這船貨裝的是要運往豫州的銅錠,價值巨大,容不得半點紕漏。
不過銅錠沉重無比,每包都有五百斤重,一般的搬運工人根本挪不動它,隻有幾個天生神力和曾經習武的人才能勝任。
人手少,因此裝載速度很慢。
搬運工人中有一個老王,年已五旬開外。年輕時也曾習武弄拳,力氣極大,如今上了年紀,體力自然非比昨日,不過貪圖搬運銅錠酬勞頗豐,所以仍勉力前來。
一連搬了幾趟,這體力可就掉得厲害,一步三喘,汗流浹背,小腿肚也不住打顫。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陰雨,這不,剛晃晃悠悠地上了跳板,顫顫巍巍地走了幾步,一陣風就吹過來了。
風不大,可對老王來說,無異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正百無聊賴地搖著躺椅的文少爺突然一楞,眼裏就有精光射出,死死盯住正在努力保持穩定的老王。
“嗖”地一聲,一道身影飛上跳板,一把抓起就要掉入江中的銅錠,同時一伸腳,將老王一腳踢上船舷。
“媽的,不行就別逞強,這銅錠要是有什麼閃失,你賠得起麼?”
文少爺自幼習武,一身功力出神入化,剛才是他看見老王的危情,及時出手撈起銅錠,順便也救了老王。
“來呀,給這老家夥結算工錢,打發他走,別弄出人命來。”文少爺將銅錠提進船艙,拍拍手,對船舷旁邊驚呆了的管事說道。
一抬頭,就看見了站在岸上的兩個人,一個魁梧壯實,圓臉盤,濃眉圓眼,一幅笑咪咪的樣子,手裏提著一根用青布包裹的棍子。
旁邊那人方臉盤,高鼻梁,兩眼炯炯有神,身材頎長,身穿青布褲褂。
兩人站在工人中間,和出來攬活的雇工也沒什麼不同。但文少爺一眼就看出這兩人站在那裏不動如山,分明是身懷武功的人。
“去,問下那兩人可願意搬運銅錠?”
他對旁邊的家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