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皇帝墳墓(1 / 3)

中國帝王的墳墓。古代建築的一個重要類型。現代對革命領袖的墳墓也稱陵,如中山陵。

簡史中國古代習用土葬。新石器時代墓葬多為長方形或方形豎穴式土坑墓,地麵無標誌。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曾發現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達10餘米,並有大量奴隸殉葬和車、馬等隨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陝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陽附近,尚未發現確切地點,陵製不詳。戰國時期陵墓開始形成巨大墳丘,設有固定陵區。秦始皇陵在陝西臨潼縣,規模巨大,封土很高,圍繞陵丘設內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據記載,地下寢宮裝飾華麗,隨葬各種奇珍異寶,其建築規模對後世陵墓影響很大。漢代帝王陵墓多於陵側建城邑,稱為陵邑。唐代是中國陵墓建築史上一個*****,有的陵墓因山而築,氣勢雄偉。由於帝王謁陵的需要,在陵園內設立了祭享殿堂,稱為上宮;同時陵外設置齋戒、駐蹕用的下宮。陵區內置陪葬墓,安葬諸王、公主、嬪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將、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獸、闕樓等。北宋除徽、欽二帝被金所虜,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鞏義市,規模小於唐陵。南宋建都臨安,仍擬還都汴梁,故帝王靈柩暫厝紹興,稱攢宮。元代帝王死後,葬於漠北起輦穀,按蒙古族習俗,平地埋葬,不設陵丘及地麵建築,因此至今陵址難尋。明代是中國陵墓建築史上另一*****。明代太祖孝陵(見明孝陵)在江蘇省南京,其餘各帝陵在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總稱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麵按軸線布置寶頂、方城、明樓、石五供、欞星門、祾恩殿、祾恩門等一組建築,在整個陵區前設置總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紅門、石牌坊等,造成肅穆莊嚴的氣氛。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遼寧新賓,福陵、昭陵在沈陽,其餘陵墓建於河北遵化和易縣,分別稱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建築布局和形製因襲明陵,建築的雕飾風格更為華麗。

空間布局和藝術構思陵墓是建築、雕刻、繪畫、自然環境融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其布局可概括為3種形式:①以陵山為主體的布局方式。以秦始皇陵為代表。其封土為覆鬥狀,周圍建城垣,背襯驪山,輪廓簡潔,氣象巍峨,創造出紀念性氣氛。②以神道貫串全局的軸線布局方式。這種布局重點強調正麵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為陵山主體,前麵布置闕門、石象生、碑刻、華表等組成神道。神道前再建闕樓。借神道上起伏、開合的空間變化,襯托陵墓建築的宏偉氣魄。③建築群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選擇群山環繞的封閉性環境作為陵區,將各帝陵協調地布置在一處。在神道上增設牌坊、大紅門、碑亭等,建築與環境密切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莊嚴肅穆的環境。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築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文獻記載,秦漢時代陵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宮人獻食,猶如生時狀況。秦始皇陵地下寢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用金銀珍寶雕刻鳥獸樹木,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寫照。陵東已發掘出兵馬俑坑3處,坑中兵馬俑密布,完全是一隊萬馬奔騰的軍陣縮影。唐代陵園布局仿長安城,四麵出門,門外立雙闕。神路兩側布石人、石獸、石柱、番酋像等。

用材和結構陵墓墓室使用木、磚、石3種材料。因時代不同結構形式有變化。大型木槨墓室是殷代開始一直到西漢時期墓室的特點。早期為井傒式結構,即用大木縱橫交搭構成。到西漢時又出現用大木枋密排構成的“黃腸題湊”形式,形成木構墓室的*****,漢代一些王墓即屬此製。磚築墓室是墓室結構的重要形式,反映出早期磚結構技術的發展水平。磚築墓室分為空心磚砌築和型磚砌築兩類。空心磚墓室始於戰國末期,型磚墓室約始於西漢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應用漸廣。墓室頂部結構有幾種形式,方形墓室頂部為疊澀或拱券,長方形墓室頂部為筒拱等。例如南京南唐李昪欽陵墓室的前、中二室為磚砌墓室。石築墓室多采用拱券結構,五代時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由多道半圓形拱券組成。宋陵墓室雖然是由石料構成,但頂部是由木梁承重,為木石混合結構。明清陵墓墓室全部用高級石料砌築的拱券,與無梁殿相似。數室相互貫通,形成一組華麗的地下宮殿。

中國曆朝皇帝陵墓

帝號姓氏在位時間陵名埋葬地址備注

盤古氏上古時期盤古南海純係傳說,具體情況無考

伏羲氏原始社會太昊陵河南淮陽湖北襄陽等傳說之陵

女媧氏原始社會女媧陵山東濟寧山西趙城等地傳說之陵

炎帝神農氏原始社會(約公元前32世紀)炎帝陵湖南酃縣傳說之陵

黃帝有熊氏或軒轅氏原始社會(約公元前26世紀)黃帝陵陝西黃陵縣,山東甘肅河南河北等地傳說中黃帝陵很多,一般以陝西黃帝陵為準

少昊金天氏原始社會少昊陵山東曲阜傳說之陵

顓頊高陽氏原始社會顓頊陵河北高陽傳說之陵

帝嚳高辛氏原始社會帝嚳陵河南滑縣陝西陽等地傳說之陵

帝堯陶唐氏原始社會堯陵山西臨汾,山東東平等地傳說之陵

帝舜有虞氏原始社會舜陵湖南寧遠縣傳說之陵

大禹原始社會(約公元前22世紀)禹陵浙江紹興傳說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後啟殺益自立,天下為私,進入了奴隸社會。大約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紀,共傳了十六帝。僅有個別帝陵有一些傳說的記載,大都不可考。由於夏代的曆史情況目前尚未得到考古發掘的證實,僅將各帝名稱列表於手,以供參考。

帝號及

姓氏在位時間陵名埋葬地址備注

後啟(約前2095--前2086年)無考

太康(約前2085--前2057年)太康陵河南太康縣傳說之陵

仲康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相奴隸社會不可考

少康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杼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槐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芒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泄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不降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扃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廑奴隸社會不可考

孔甲奴隸社會不可考

孔皋奴隸社會孔皋陵河南洛寧縣傳說之陵

後發奴隸社會不可考

後履癸(桀)奴隸社會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紀初,商湯(成湯)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約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曆時約六四五年,傳位三十帝,殷代情況已有了文字可考的曆史,也得到了考古發掘的證實。其後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陽殷墟等地有所發現,但是具體的是哪一個帝陵尚未考確,正在考定中。僅將各帝名稱列表於後,以供參考。

帝號及

姓氏在位時間陵名埋葬地址備注

成湯約前1711年起在位十三年湯陵山西萬榮縣傳說之陵,已於元世祖二十年(1283年)沒入黃河之中

外丙約前1698年起在位二年無考

仲壬約前1696年起在位四年待考

太甲約前1692年起在位三十三年待考

沃丁約前1659年起在位二十九年待考

太庚約前1630年起在位二十五年待考

小甲約前1605年起在位三十六年待考

雍已約前1569年起在位十二年待考

太戊約前1557年起在位七十五年待考

仲丁約前1482年起在位十一年待考

外壬約前1471年起在位十五年待考

河亶甲約前1456年起在位九年待考

祖乙約前1447年起在位十九年待考

祖辛約前1428年起在位十六年待考

沃甲約前1412年起在位二十年待考

祖丁約前1392年起在位三十二年待考

南庚約前1360年起在位二十九年待考

陽甲約前1331年起在位七年待考

盤庚約前1324年起在位二十八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小辛約前1296年起在位二十一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小乙約前1275年起在位二十一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武丁約前1254年起在位五十九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祖庚約前1195年起在位七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祖甲約前1188年起在位三十三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廩辛約前1155年起在位六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庚丁約前1149年起在位六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武乙約前1143年起在位四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太丁約前1139年起在位三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帝乙約前1136年起在位三十七年河南安陽附近待考

紂(辛)約前1099年起在位三十三年傳說自焚

西周王陵

帝號及姓氏在位時間陵名埋葬地址備注

周文王姬昌五十七年文王墓陝西鹹陽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武王發七年武王陵陝西鹹陽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成王誦三十七年成王陵陝西鹹陽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康王釗二十六年康王陵陝西鹹陽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昭王瑕十九年昭王陵河南登封待考

周穆王滿四十一年穆王陵陝西西安待考

周恭王翳扈十九年恭王陵陝西鹹陽待考

周懿王囏二十四年懿王陵

周孝王辟方十三年孝王陵

周夷王燮二十九年夷王陵

周厲王胡三十七年厲王陵

周宣王靜前827--前782年

周幽王宮涅前781--前771年幽王陵陝西臨潼待考

東周王陵(春秋)

帝號及姓氏在位時間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況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前720年

周桓王林前719--前697年

周莊王佗前696--前682年

周釐王胡齊前681--前677年

周惠王閬前676--前652年

周襄王鄭前651--前619年

周頃王壬臣前618--前613年

周匡王班前612--前607年

周定王瑜前606--前586年

周簡王夷前585--前572年

周靈王泄心前571--前545年河南洛陽

周景王貴前544--前520年河南洛陽王後穆氏

周悼王猛前520

周敬王前519--前476年河南洛陽

東周王陵(戰國)

帝號及姓氏在位時間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況

周元王姬仁前475--前469年

周貞定王介前468--前441年

周哀王去疾前441

周思王叔前441

周考王嵬前440--前426年

周威烈王午前425--前402年河南洛陽

周安王驕前401--前376年

周烈王喜前375--前3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