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手腳4(1 / 2)

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大部分的價值都在玉石本身上麵,一件價值百萬的玉器,成本材料費用大概占一半,也就是五十萬左右,剩下的部分有可能為這件玉器加價五成,但是那五成裏麵還包括著渠道費,店麵費,人員費等各項的開支,尤其是玉石變成玉器的這一環節,不但需要花費大價錢聘請人員,還是個曆時彌久的工程,所以原料買賣雖然可能隻能賣出五成的價格,卻是最簡單,最容易賺錢的一塊,隻需要一定的渠道費用加上成本價,最多加上解石和粗加工,但這塊的費用並不高,時間也不長,所以越是大商人越喜歡原材料的買賣,而不是成品買賣。

就拿玉石雕琢成玉器這一環節來說吧!一塊粗坯玉石經過打磨雕琢成玉器,需要很多層的手工雕琢,這裏麵包括從粗坯打磨圓潤,去掉瑕疵和裂紋,然後再切割成型,最費時費力的恐怕就要說雕琢了,如果隻是機壓成型或者打磨圓潤這種簡單的機械活計可能還不用花費什麼時間,但是如果是手工雕刻,那時間就很難說了,都是費心費力的活計,通常十天半個月都是少的,都是些不值錢的小玉件,真正值錢的大家夥耗費個一年半載也實屬正常現象。

而且這些手續不是近代才有,而是從古代就開始在流傳了,古代就有一係列的固定手續在這個行業裏麵流行,就比如說從明末清初開始,在雕琢玉器的過程中就有著研沙,磨漿,解石,砸破,衝刷,磨石,鏤空,裝花,鑽孔,透刻,木壓,烙燙,貼皮,上紋,還有像裝飾穀粒文,銘刻吉祥三寶等等的一係列的手續,有些手藝比現在的技藝還要精湛許多,就比如早已失傳的漢八刀,就是現在的技藝都很難再複刻出來。

而到了現代工藝,雖然很多的手續可以用機械代替,但是很多細致活計還是要用手工操作,不然玉器就缺少了一種靈氣,這樣的玉器美則美矣,但是在真正懂行的人眼裏就是不值錢的下等貨。

尤其是玉器的造型設計,最好是不破壞整個粗料的完整性,順勢而為,這樣的玉器才是最上等的玉器。

而在整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選料了,這極其考驗人的眼力和經驗,但是在成的內行人絕對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如果他們在選料的過程中都沒有看出任何破綻,那麼不是這塊原石本身沒有問題,就是整個行業將要麵臨一場大問題了,後一個可能性就算是有,誰也不願意去相信,因為實在是太可怕了。

當然這個選料的過程中,不隻是要看清楚玉石的成色,還要像剛剛宋思明看翡翠葫蘆的時候一樣,能夠在玉石剛剛開解出來的時候,就可以順著它的色澤,質地,形狀等一係列參數,就知道這塊玉石適合被雕刻成什麼形狀,而能聯係到這樣的玉雕適合什麼樣的人,自己認不認識這樣的人,如果能夠做到這一步,那絕對是行業中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