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臘月中旬。
這個時節的遼東正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一場大雪過後,真的就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情形。
現在的李鴻基已分外高大,身材魁梧體型健碩,又穿了一件子外翻毛的皮氅,活脫脫就是一隻巨熊。
“真他娘的冷,”抖落身上的積雪,毫不客氣的坐到了東寧公的對麵,抄起筷子就從沸騰的火鍋中夾起一片羊肉送到嘴裏:“怪人先生,你可真會享受。我們在外麵打死打活,你卻在家裏享福”
張寧哈哈大笑著說道:“林丹汗願意接受冊封了吧?”
“就算他不願意還能咋的?”李鴻基抹了抹濃密胡須上的汁水,哈哈大笑著說道:“老子的大炮會讓他願意的。”
和蒙古大汗林丹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十五個月,十月初的時候才終於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平遼過程中,蒙古大汗林丹曾經和大明朝結盟,但這份盟約並不穩固。
野心勃勃的林丹汗一直試圖統一蒙古內部,然後在此基礎上再現成吉思汗時代的輝煌。奈何時代不同了,這注定就是一場虛無縹緲的黃粱美夢。
在沒有了“大金國”這個共同的敵人之後,盟約很快就被撕毀,掌控著很多個蒙古部落的張寧頓時就成了林丹汗的敵人。
和林丹汗的戰爭持續了一年多,但名動天下的宣慰軍卻不是戰爭主力。
張寧組織起了一支聯軍,由昔日的大金國殘部和部分蒙古兵為主,多爾袞、嶽托還有李鴻基等人聯合到一起,共同擊敗了林丹汗的軍隊。
又經過近兩個月的負隅頑抗,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由文秋池出麵和林丹大汗談判,締結了一份“城下之盟”。
蒙古各部願意內附到大明朝,成為朝廷的藩屏之地,在少量明軍進駐的同時,派遣流官進行管理。作為回報,林丹依舊保佑大汗的尊崇稱號和一應待遇,林丹的長子奉命入宮伴讀,其實就是“質子”的意思,這也曆朝曆代的外藩必須接受的條件,用來證明自己的忠誠。
同時,崇禎皇帝冊封林丹汗的妹妹兀良哈固倫公主為妃,正式的封號是:宣仁安妃。
大明朝並沒有因為戰事的勝利而過分壓榨,除了依舊允許他保留大汗的稱號和待遇之外,還專門流出一塊小小的地盤和幾個部落,歸屬林丹大汗直轄,維持著大汗應有的體麵
雖然還有很多很多的瑣碎事宜,但是,蒙古各部的大局已定,剩下的那些不過是細枝末節的問題而已。
“鴻基啊,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不要你造反了吧?”
麵對這個問題,李鴻基嘿嘿的幹笑了幾聲:“造反沒有前途唄,若是弄出的動靜小了,打不過官軍,弄出了大動靜,朝廷一調你的宣慰軍過去,不是被火銃兵打死,也一定會被火炮轟成渣渣”
“笨蛋,我不希望你繼續造反,不是因為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造反是怎麼回事。”
“想當初,你們那些人隻是單純的為了造反而造反,既沒有穩固的地盤也沒有明確的主張,無論弄出多大的聲勢終究成不了大事。”
沒有穩固可靠的根據地,終究隻是流寇而已,根本就無法持久。那麼多造反的隊伍,看起來好像是很熱鬧的樣子,但蜂擁而起的造反軍根本就沒有提出明確的政治主張和訴求,也就無法獲得其他階層的支持
“怪人先生,你懂的真多,當初要是和我一起造反,說不得也能成就一番大事呢。”
“這事兒還真的說不準,當初要是我和你一起造反的話,說不得就算了,不說這個了。吃火鍋,吃火鍋”
在外征戰將近一年的李鴻基也終於可以親省下來了,奈何他從來就不是一個輕省之人。
“怪人先生!”李鴻基從不直接稱呼張寧的官號,而是象當初在李家寨之時那樣,總是習慣性的叫他“怪人先生”:“當初你說這邊有很多大事要做”
李鴻基來到遼東的時候,遼事已經基本平定,在和林丹汗的戰爭中,雖然宣慰軍不是主力,但卻始終作為一股強大的威懾力量。也正是因為身後就有了強力的靠山,前大金國殘部和蒙古聯軍才有信心有底氣和林丹汗開戰,並且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對於李鴻基而言,這根本就不算多麼了不起的事兒,也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現在的李鴻基,隻頂著一個的“招討”頭銜兒,表麵上看可以算是五品官員,其實隻是在宣慰軍內部而已,朝廷並沒有正式加封他任何官職。
對於野心勃勃的李鴻基而言,一個區區的五品,而且還是虛銜兒,肯定不會滿足。
“我也想象怪人先生這樣,做大事當大官,成為留名青史的人物隻可惜已經沒有機會了。”
遼事已經平定,蒙事已基本完成,現在的大明朝已經日漸繁榮,呈現出一派中興的氣象,對於武人而言再想建功立業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