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官學學堂。
學童們,端端正正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
敦敏注視著曹霑,目光炯炯有神。
曹霑站在講桌前麵,不緊不慢地講解《周易》中的“泰卦”:“坤上乾下,泰卦。泰者,通也。此卦卦義之所以訓為通,因為變通之理最大莫過於天地之變化,正如《係辭傳》所言: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前兩句的意思,是說泰卦卦體下乾上坤,乾為天,天本在上卻居於下;坤為地,地本在下卻居於上,係天地相交而能變通之故,所以稱為泰。第三、四句的意思是,凡天地之所有而人製用之者,謂之財成;天地所未有而人興作之者,謂之輔相。全段話意思是說,天地交和的變化,雖是固有,但也有道可尋。為君者,應當運用天地變化之道,治理天下,左右民生。”他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書,接著說:
“《象》曰:拔茅征吉,誌在外也。第一句話的意思是,泰卦卦義為天地陰陽相交相合而致通,所以六爻皆以上下交與不交取義,而凡相應的爻位皆相交。初九以剛爻與六四的柔爻相應,剛柔相應而相合,猶如拔一株茅草,其須根連帶而動。誌在外也中的‘外’字,指外卦坤體的三個柔爻。此句話的意思是,內卦乾體的三個剛柔均有誌於同外卦坤體的三個柔爻相交相合而致通。”
曹霑掃視了學童們一眼,“下麵,誰有不明白之處,可以問我。”
一個學童舉著手看著曹霑。
曹霑:“你說吧。”
學童站了起來,雙手背在身後說:“請問先生,日是陽,月是陰。人們把日頭叫太陽,算命的把月亮叫什麼‘太陰星’,是不是此理?”
曹霑點著頭說了聲“對”。
學童:“請問先生,既然萬物皆有陰陽,難道虼蚤、蠓蟲兒也有陰陽?”
曹霑:“對。公的為陽,母的為陰。”
學童:“一片樹葉兒,也有陰陽?”
曹霑:“有。向上朝陽的就是陽,背陰覆下的就是陰。”
學童:“我們看的書,有無陰陽?”
曹霑:“有。正麵為陽,反麵為陰。”
學童:“請問先生,您與我們,有無陰陽?”
“同樣有。我是先生你們是學童,當然我是陽,你們是陰。”曹霑笑著說。
學童:“謝謝先生指教,我明白了。”
曹霑點頭示意學童坐下,抬眼看著學童們說:“誰還有不明白之處,盡管問我。”他環顧了一下,微笑著說:“我與你們講講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好不好?”
學童們齊聲答道:“好!”
曹霑:“有誰知道蘇東坡是何許人也?”
敦敏瞄了曹霑一眼,舉著手在心裏說:“前不久,先生給我講過蘇東坡的情況,此時我得回答,以證明我當時聽得用心,沒有忘記。”
曹霑看著敦敏:“你說吧。”
敦敏站了起來,雙手背在身後說:“蘇東坡,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當年,蘇軾入京應舉時,就因文章得到當時文壇宿將歐陽修的獎譽而嶄露頭角。此後,他宦遊各地,文字傳於人者甚多,每一落筆,流俗爭相傳誦。他在徐州登燕子樓時作的《永遇樂》,曾哄傳於城中。後來,蘇軾的文章更是成為應第舉子的必讀之文,並在生員中流傳著‘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之謠諺。回答完畢。”
曹霑滿意地點了點頭,“你坐下吧。”
敦敏坐下後,聚精會神地看著曹霑。
“有一天,蘇東坡自覺修持有得,趁興作了一首詩,其詩雲: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看著剛寫的詩頗為得意,差人送到金山寺,請佛印禪師印證。佛印禪師看了詩,暗然一笑,取出一張素箋,寫了一個大大的‘屁’字,讓來人帶了回去。” 曹霑看了學童們一眼,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