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愛花憐花不想折花 斷然燒契慈悲為懷(3)(2 / 2)

床幔上顯現著曹霑、李筱相擁的影子。

外麵的雨聲又大了起來。

張家灣:曹霑、李筱住房。

曹霑走到外屋門邊,看著天空高興地說:“筱兒,你快來看,天晴了,還出了彩虹!”

“我馬上過去!”李筱放下剛剪了一半的畫樣子,站起來向外屋走去。

李筱走到曹霑身邊,望著天空說:“出彩虹了,終於晴了,太好啦!”

“是啊!連著下了四、五天雨,有些沒脫粒的麥子已經捂了。聽石頭說,若是再下的話,垛裏的麥子就該黴爛了。”曹霑仰臉看著彩虹旁邊的白雲,小聲吟道:

曰遂古之初,

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

誰能及之?

馮翼惟像,

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

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

何本何化?

“你剛才吟的是你觸景生情的詩?”李筱看著曹霑問。

“不是我的。是屈原《天問》中的一段。”

“是與端午節有關的那個屈原?”

曹霑微笑說了聲“對”,接著說:“不過,還有一個人也與端午節有關,隻不過是人們很少提及他。”

李筱的目光閃爍著驚異:“他是何人?”

“古時候,人們把五月稱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此日生的孩子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誰也不敢撫養。齊國的田文,是“五日子”。他父親幾次要害死他,多虧母親保護,才保住性命。不過,父親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必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長大以後,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並定為每年的節日。”

李筱想了想,“照您這麼說,有關端午節來曆的傳說,有兩個!”

“對。”

“這就有點怪了!”李筱蹙了下眉頭,自言自語:“為何人們說起端午節來曆時,隻說屈原而很少提及田文呢?”

“屈原一生憂國憂民,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所以,他能流芳百世,永遠活在老百姓的心裏!”曹霑的目光移到了李筱的臉上:“筱兒,端午節快到了吧?”

“明天就是。”

曹霑滿臉喜悅:“明天就是!筱兒,你想吃啥好吃的,我讓他們給你弄。”

“謝謝您的好意。”李筱歎了口氣,“跟您說句真心話,我……怕過端午。”

曹霑笑了笑,故意逗著李筱說:“賴蛤蟆怕過端午。難道你是賴蛤蟆精變的不成?”

“您才是賴蛤蟆精變的!”李筱微笑著打了曹霑一下,“賴蛤蟆為何怕過端午?”

“端午節這天,人們為何要在太陽沒出來之前去采艾?”

“日出以後的艾性熱,容易招邪;日出以前的艾性涼,可以辟邪。所以人們都要趕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對不對?”

曹霑說了聲“對”,接著歎道:“若是艾會跑的話,也會像賴蛤蟆一樣躲藏起來!”

“照您這麼說,賴蛤蟆是因為怕人們抓住才躲藏起來的?”

“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藥性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來拌入麵粉搓成長條,晾幹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裏,將它掛在牆壁上,風幹後就成了中藥,此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製。但是,由於癩蛤蟆是神蟲,一到端午這天,都紛紛躲藏起來,特別難捉。因此,民間便有了‘癩蛤蟆躲端午’的俗語。”

“端午節這天,人們為何要用雄黃酒給孩子擦身子?”李筱看著曹霑說。

“因為這樣做,可以避瘟疫、殺蚰蜒、防蛇蠍,還可以預防毒癤。”曹霑親切地叫了句“筱兒”,笑著說:“你為何怕過端午?”

“晚上再跟你說,如何?”

“可以。”

“我那畫樣子還沒剪好,那我先過去了,啊。”

“你去忙你的,我到院子裏走走。”

曹霑走出屋外,抬頭看了看天,一麵踱步一麵吟道:

圓則九重,

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

孰初作之?

斡維焉係,

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

東南何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