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講人性,講講人性的故事。
在曆史上秦會之與嶽鵬舉,一直被人們所詬病。
其實秦會之早期主張護國,隻是朝政的當權者是迂腐之輩,秦會之慢慢變為主和。
當時的社會我們很難去評價,客觀去看的話:軍力不強,整體頹靡。有一兩支的地方區域性強兵,如嶽家軍之類的軍團。
同時秦會之當時提出了很多想法,也促和了現在的中國的整體。畢竟當時打的都是中國人,不論金人還是漢人,現在統稱中國人。
秦會之提出的南北兩地互相歸屬,兩不相打仗,應該是一國兩製的雛形。
秦會之的主和,是當時執政的思想,也是弱小的呼喊。
正如滿族占領漢族,現在都歸屬中國人,金人也歸屬了中國人。
為什麼很多人會把其他種族歸位異族,應該是文明的創建。
在秦始皇嬴政統一七國的時候,七國的百姓一直以正統自居。
後來漢朝居於七國的土地上,以漢人自稱。
正統和異族的概念,真正要劃分的話,還是看文明的歸屬。
現在的文明締造者,全是七國的人。
凡是我們書本上學的知識和文學,全是七國出身的人。
耳熟能詳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孫武、孟軻、莊周、李耳、李時珍、辛棄疾、唯一的女性文人~李清照、及等等人。
這也一直隱晦的認為七國的普通人就是中國人。
其實在中國中,還有很多族群歸位中國人。
閑話不聊了,我們來聊聊秦會之和嶽飛的事。
秦會之,我不想聊他,因為對他評價的正義,則是對我的生活造成困擾。
我們先來聊聊嶽鵬舉,秦會之的事簡單講兩句。
嶽鵬舉被趙構下令賜死前,嶽飛有個兒子見過他。
當時嶽鵬舉絕食瀕危,還是見了這個兒子才感受到世間的溫暖,才重新進食。
這個兒子叫嶽雷,當時見嶽鵬舉的時候十六歲。
當時也是怕嶽鵬舉因為受到酷刑的嚴打,和絕食的體力不支而死亡。
這次的兒子見父親的效果在預期中,嶽鵬舉終於進食了。
後來嶽鵬舉被殺害,還是一個獄卒為他收的屍體。
這個獄卒叫隗順,也是怕他心裏英雄受到更多的迫害,死後還不得安穩。
趙構下令處死嶽鵬舉,秦會之是處於中間人的位置。
在曆史上的記載中,嶽鵬舉和趙構交惡的表現有幾次。
第一點:嶽鵬舉因為不滿朝政的求和,數次罷官回家。由於當時朝廷的態度模棱兩可,沒有準許。
據可考的消息,秦會之早期之前主張拒絕割地金人,反倒升官了。可笑的是:秦會之的親戚也是當官的,秦會之親戚卻同意割地。
簡單分析一下:國家整體實力不如金人,嶽飛可以局部保護朝廷,至少不像之前的兩個皇帝被金人抓了。
朝廷對嶽鵬舉的態度很曖味,嶽飛的軍團,不斷擴兵。要是不打仗也不要擴張嶽鵬舉的軍團啊,直到嶽飛被害,嶽家軍已經十萬之數。
第二點:嶽鵬舉對趙構太過於忠心,執意上書傳信給趙構,讓趙構的養子當太子。(趙構沒有生育能力)
因為當時金人放回了先朝皇帝的兒子,嶽鵬舉此時表忠心,結果被趙構當麵破口大罵嶽飛。
至於罵的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反正就是此後,趙構對嶽鵬舉的態度讓人捉摸不透。
——嶽鵬舉被害死後,嶽飛後人被流放,再也沒了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