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無話。單表婆媳倆來到汜水關城下,車夫把馬車停下,老夫人舉目往城上一看,隻見:旗幡招展迎風翻,垛口密布數不完;一杆大纛層層將,兵卒無數把守嚴。車走吊橋如擂鼓,馬踏沙塵把口掩,城裏城外是有條不紊,穩如泰山,老太太看罷也是暗自點頭稱讚,心說我這兒真夠得上一員大將的材料!
老夫人看著來到近前,城上當值的守將老遠就瞧見了,喊道:“呔!站住,你們是幹什麼的?”老夫人說:“請回去稟明一聲,我是徐晃的母親。”城上一聽:“哎吆!老主母!哪陣香風把您給吹來啦!”說著趕緊放下吊橋鉤鎖,打開關門出城迎接,攙扶著老夫人上車,過城直奔帥府。
再說徐晃,自打汜水關前車輪大戰,大敗回城後,來到府中坐下,心裏是驚魂未定,越想越不對,按甘寧的本領最後一式殺手刀完全可以殺死我,疆場之上我們是兩國的仇敵,他怎麼手下留情了呢?況且張青手下的數位將官與我車輪大戰,也是點到為止,這又是為何呢?徐晃是越想越煩,越煩越想,急忙下令:命軍兵嚴守城池,不得有誤,一連守了七天,這日當值旗牌官前來稟報,“徐元帥,老夫人到了!”
“嗯?”徐晃聽罷就是一愣,心說老母親不在家享清福,跑到這戰亂之地幹啥來啦?趕忙起身走出府門,隻見老夫人風塵仆仆地坐在車上,徐晃趕忙上前參拜,說:“母親,您老人家怎麼到這來了?”老夫人說:“此處不是講話之地,咱們進屋裏再說吧。”徐晃說:“孩兒遵命!”
說著把老太太接進府中,讓到上座。獻茶之後,徐晃說:“母親,孩兒不孝,背母離家來到這裏。這是叔父的麵子,也是國師的重托,孩兒情麵難卻,受主之恩理應回報,不得已而為之啊,望母親諒解。”
老夫人微微一笑:“兒啊!這些我都知道,隻是為娘對你放心不下,今日才來此地。”說著同時,家人也把徐晃的夫人讓到屋裏,準備酒飯。傍黑天時,吃喝完畢,就剩娘倆了,這會兒老夫人就跟徐晃說了:“孩子,你如今三十好幾的人了,為娘我也土埋半截了。當老人的總不能跟你一輩子,為娘我有幾句話要跟你說說。為娘我希望你一輩子幹一番事業,為將者要為國為民,這是至理名言。孩子,你可要知道,自古賢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
徐晃一聽這話,問道:“母親,您老的意思是……”老夫人打了個唉聲說:“唉,多少年來,你爭我奪,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今董賊暴虐專橫,荒淫無度,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因此,才逼反了十八路反王。自古有道伐無道,人家清君側除佞逆,乃是名正言順,為了天下太平,百姓不受刀兵之苦,我兒為何要守此殘局,打這不義之仗呢?”
嗬!徐母年輕時候真不愧有才女的稱號,一席話說得徐晃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身來,在屋裏走了一圈又坐回原處。老夫人接著又說:“兒啊!我已得知,此次前來攻打汜水關的乃是南陽醫賢之後張青張俊台,此人不僅胸懷韜略,而且深得百姓愛戴,如今擁雄兵數萬,他手下的軍將一個個勇猛異常,你為何與他們作對?這張青以禮待人,率的是仁義之師,所向披靡,憑你這一座孤關寡城,就算能擋得了張青,你能擋得住天下諸侯幾十萬人馬嗎?”
好麼!這會兒再瞧徐晃額頭可見了汗啦,母親這話句句如同針紮,問道:“母親,依您老之見,孩兒我應當怎樣呢?”
老夫人說:“孩子,依我之見,咱們應當投誠獻關,隨義軍一起殺入洛陽,剿除國賊,這才是忠君愛國,大漢子臣的所為呐!”
徐晃聽了沒言語,但心裏說老母親講得在理,不過徐晃又納悶兒了,她怎麼來得這麼快、這麼突然呢?這裏邊肯定有事兒。老夫人見兒子還有疑惑,就把張青如何親自到家拜訪,怎麼說的,一五一十講了一遍。徐晃這才明白了,啊!感情你張青不來找我打仗,你跑我娘那兒找便宜去啦!你真可以啊!他心裏是這麼想的,可嘴裏沒說出來。
老夫人見兒子猶猶豫豫,問道:“兒啊!你打算怎麼辦?”
徐晃一卜楞腦袋:“這個……”
老夫人見他未下決心,又道“孩子!為娘我已經答應張國公了,他要等我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