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再來說說徐晃的身世,乃河東楊縣人氏(今山西洪洞縣東南),徐晃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個縣門騎都尉,當年匈奴鐵騎攻破雁門關,肆虐中原,徐父隨軍出陣,戰死在疆場,徐母杜夫人一見夫死家亡,帶著時年七歲的幼子徐晃,前去投奔徐晃的叔父,當時在西都長安當官兒的徐榮,徐榮也是一員猛將啊!三國誌和後漢書裏頭記載,徐榮曾先後打敗過孫堅和曹操,名噪一時。
咱先在這兒把徐榮跟徐晃的血親關係交待清楚,將來在下文書中還有大用,再說徐榮得知弟弟陣亡十分的悲慟,便把娘倆兒留在了自己家中,不但供給這個侄兒念書,而且還教他習武,從七歲開始教,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二五更下苦功,等練到十八歲的時候,這功夫練得可就深啦!長拳短打,十八般兵刃件件精通,徐晃慣使一杆金蘸開山龍雀斧,十八趟徐家斧,萬夫莫敵。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練把式的人,講究投名師訪高友,聽說哪裏有位高明的把式將,即使離著千裏百裏,也不辭勞苦登門拜訪。這時候徐晃也覺得自己能為可以啦!於是辭卻叔父和母親,出去訪高人名家,闖蕩江湖三載,後來登拜五台山普化寺,得遇住持方丈智能禪師,二人投緣,大禪師收下了徐晃,教他金剛八式掌,八法神斧,又給他渾身上下過操,這個過操,就是身上抹上藥,用外力撞擊全身,使筋骨加強,增強抵抗力,這就叫“外操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用八寸的柏木板,一尺半寬,一丈長,埋下半截兒去,上頭半截釘上狗皮,用雙掌去打。徐晃謹記恩師的教誨:要學驚人藝,須下苦功夫。書要簡短,就這麼練了三年,苦吃足啦,功夫也出來啦!
大禪師一看徐晃這武藝可以了,也知道大漢朝已是強弩之末,一場亂世在即!這才遣徐晃下山,建立一番功業,徐晃揮淚拜別恩師下山,他是個大孝子啊!想著先要趕回家中看望叔父和老娘,他離開家已六年,此時的叔父徐榮已歸屬董卓管轄,並被委以函穀關總兵的重任。
徐晃回家後,原來徐母因為水土不服,已經搬回到鄉下老家柳葉村居住,徐榮安排人按時給送去吃喝,徐晃呢?因為有了通身的本領,徐榮就給董卓推薦啦!最後董卓在帥虎堂試藝,徐晃打了一趟拳,練了一回大斧,博得滿堂喝彩,董卓這才加封徐晃為“武猛將軍”,到“飛熊大將軍”華雄治下擔任一員副將。
後來諸侯反董,汜水關告急,華雄領著飛熊軍出戰,陣前被白馬銀槍趙雲挑傷,幸虧徐晃及時搭救,才留下一條性命,後來又是徐晃獻策,奇襲關東軍大營,大敗孫堅,一舉擊潰了頭一路討伐汜水關的隊伍。華雄這才發現徐晃不僅武藝高強,兵書韜略也十分了得,加上自個負傷無法主持大局,就把汜水關的帥印交給了徐晃,讓他代領元帥之職。
如今徐晃得知關東軍二次來伐汜水關,心說大膽的賊寇,你要不來則罷,這番前來,我不殺你個有來無回,諒爾等也不知道我徐某人的厲害!這才備馬持斧,殺出了關城!
一段倒插筆說完,咱再來說這會兒關東軍陣中,金槍將文聘看了,衝旁邊淩操:“我說三哥,真沒想到這汜水關的軍將威風真不小啊!你在看當前這員將官,真夠個樣兒!”急先鋒淩操一聽就不樂意,把嘴一撇:“哼!這幫人仗著天險,有什麼用!俗話頭陣勝,陣陣勝,你瞧哥哥我的吧!”話沒說完,大老黑伸手在鐵過梁判官頭上摘下祖傳的镔鐵大槍,小肚子一碰鐵過梁,雙足一點鐙,鐙磕飛虎顫,馬走鑾鈴響,疆場一團風。這就來到了陣前,嘿!真是個急先鋒啊!
淩操馬到當前,籲……一扣鐙,大槍遙指對麵:“呔!對麵噠給我聽好嘍!吾乃南陽興安侯張青手下的先鋒官淩操,如今奉召討伐亂臣賊子董卓,爾等若識時務,快快獻關,還能將功折罪,保全家小,如還執迷不悟,打破此關,爺爺我殺你個雞犬不留!”
徐晃聽罷冷哼一聲“嘟!好你個大黑臉兒,吃了熊心吞了豹膽,敢來占據汜水關?你口口聲聲反賊逆臣,說道半天也不知道誰才是朝廷的反叛,休得多言,賊將拿命來!”說著金斧一揮,這就要大戰--鐵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