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殘陽,秋雁南飛。
渭水東流,鄉關何處?
天會八年的深秋,寒冷透骨的西北風從大小隴山之間吹過,帶給渭水北岸的隴安寨一片蕭瑟。
寨城內,家家緊門閉戶,百姓若非遇到緊要之事,不敢拋頭露麵,免得被如狼似虎的金兵以各種理由抓住,遭受欺辱蹂躪。
從隴安寨往西走數十裏,便是山區。
在群山之中,有一風景秀麗之地,名曰靈寶峽。此峽頗為不俗,當中一條清溪蜿蜒穿穀而過,河床兩邊舒緩,左右穀壁千仞,令人感歎造物神奇,宛若天工。
在靈寶峽入口處,有座名曰“香泉”的小鎮,住著數十戶人家。
金兵沒有攻破關中前,鎮上的百姓以打獵種田為生,過著康樂自足的平淡日子。
靖康之難過後,關陝之地逐次被金人占據,金兵如同披著人皮的豺狼,所過之地的宋人百姓無不遭殃,就連坐落在群山中的香泉鎮,也受到波及。
這日晌午時分,從香泉鎮東頭的破廟裏走出一位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少年郎。
已近寒冬。少年身上隻著破舊長衫,而他腳上穿的居然是一雙露出腳趾和後跟的破舊草鞋!仔細看去,少年的身形雖然單薄瘦弱,但麵容幹淨,澄澈的目光中透著幾分堅毅和果決的神色。
少年出了廟門,佝僂著身體,將脖子使勁縮了縮,然後拾起斜倚在廟門外的一柄掃帚,從鎮東頭向著西頭清掃過來。
掃街的少年,名曰秦頌,本是京兆府長安城內大戶人家的子弟,從小聰穎好學,尊長愛幼,深得家人喜愛,被稱為“頌哥兒”。
今年春天,頌哥兒還在長安生活,忽然兵禍降臨,讓他家破人亡,從此形單隻影,孤苦無依。
當時,長安城淪陷,如狼似虎的金兵衝進來,把能搶的搶光,能擄的擄走,能殺的殺掉
禽獸一般的金兵,在長安城內肆虐摧殘了數日。等到頌哥兒戰戰兢兢地從藏身的地窖中爬出來,發現秦家闔府三十七口,被金兵所殺的老弱婦孺就有一十八人,其餘十八名身強力壯或是姿容姣好的年輕男女,則被金兵擄掠到了北方,淪為豬狗奴隸。
差點哭瞎了雙眼的秦頌,將奶奶、母親和家中仆婦等十八具屍體拖到後院的水井邊上。重重地對著滿地屍身磕了三個響頭,秦頌將親人們的遺體全部沉入水井之中,又從附近找來一些殘磚斷瓦,將井口封死。以當時長安城內到處死人的情形,秦頌實在無力找人幫著安葬秦家這十八具屍體,所以隻能想出這個藏屍於井的無奈之舉。
親手埋葬了親人,秦頌一把火燒掉秦家府院,然後扮成討飯的乞兒孤身上路,直奔宋金交戰的大散關而來,意欲投奔宋軍,在沙場上斬殺金狗,報仇雪恨。
一路艱辛而行,秦頌輾轉來到了距離大散關僅有六十裏之遙的香泉鎮。當時天色已晚,秦頌無處落腳,便隻好棲身在鎮東頭的破廟中。當天夜裏,秦頌因為長期的悲憤憂傷,外加勞累過度,含恨死去。
這個少年郎逝去時,身邊無人照顧,真是淒慘可憐至極。
香泉鎮上結伴遊玩的半大孩童,在秦頌死後的第二日午間,無意中發現了躺在破廟中的乞兒遺骸。
孩童中有個膽大些的男伢,喚作“二毛”,急忙喊來自家大人,而這家大人也是出了名的熱心腸,急忙從隴安寨內請來郎中,經過一番救治,總算是將秦頌從鬼門關上給拽了回來。
其實,秦頌並非被郎中救活過來的。抵達香泉鎮上的那個可憐乞兒,夜裏就斷了氣,如今已經過去一天時間,哪裏還能救得回來?
香泉鎮上的大人小孩,不會想到他們如今所看到的掃街少年,已非當日躺在破廟中挺屍的秦頌!在這具有些羸弱消瘦的身體內,隱藏著的是一副從千百年後離奇而來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