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在草原上三個月的時間,跟草原的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個月以後,他從被窩裏爬了起來,開始拄著拐杖行走。後天就要離開了,瓦格裏老人還有牧民都對他戀戀不舍。
為了歡送大寶的回歸,瓦格裏老人決定所有的牧民歡慶三天,可以縱情的跳舞喝酒。
晚上,一堆堆篝火燃燒起來,姑娘們圍著火堆跳起了阿依加勒克舞。
阿依加勒克舞又叫月亮舞,是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民間的集體舞蹈,一對對男女手拉手,他們拍手踮腳雙雙旋轉。
這種舞是哈薩克青年男女傳遞感情的一種方式。也是精力旺盛的小夥子和情竇初開的姑娘們表達愛情的機會。
老人們拉起了悠揚的馬頭琴,小夥們彈起了歡快的冬不拉。所有的人都是歡天喜地。
大寶被草原牧民的熱情感染了,秀芬也被這種熱情感染了,女孩子再也忍不住那種誘惑,跟著那些姑娘們同樣跳了起來。
瓦格裏老人告訴大寶,可惜他們來的時間不對,如果在七八月份,還可以趕上敖包節。
每年的六月,當山花爛漫青草覆蓋時,當地的圖瓦人就會拿上自家釀造的奶酒和烤肉聚集在一起,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體育活動。
其他人就圍坐在一起,男女各分一堆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跟中原的春節一樣熱鬧。
這時候大寶才知道,這裏就是那個傳說中敖包相會的地方。
其他的還有“姑娘追”和“叼羊。”
姑娘追也是草原牧民男女求愛的一種方式。就是一男一女,雙方騎著馬向著同一個地方進發,一路上,小夥子利用各種方法對姑娘挑逗,撩撥,勾引,但是姑娘卻不能生氣。
走到目的地,返回來的時候,小夥子在前麵跑,姑娘在後麵追,如果姑娘追不上小夥子,那就作罷,一旦追上,就用鞭子在小夥子的身上抽打,報複他一路上的調戲。小夥子不能反抗,隻能躲閃。
當然,不能真打,就是做做樣子,惹得觀眾陣陣歡笑,過來勸阻為止。
姑娘追有個美麗的傳說,從前,有隻白天鵝,化作一個美麗的少女,跟當地一個放牧的青年成了親,在成親的當天,兩個人騎著兩批白馬,像天鵝一樣在天上飛來飛去,相互嬉戲。傳說這就是姑娘追的由來。
叼羊也是牧民們的一種遊戲,就是一群強壯的少年,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紛紛搶奪一隻羊。非常的激烈。
最後羊落入誰手,誰就是草原上的英雄,得到的戰利品可以有勝利者分配,宰殺以後大家一起進餐。
草原的牧民是善良的,也是強壯的,更是好客的。李大寶還真的有點戀戀不舍呢,非常羨慕這種自由自在的日子。
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他無法融入到這種生活中去,因為他的家不在這裏,而是在蟒碭山。
幾天以後就不得不離開了。開往蟒碭山的汽車停在了山道上,李大寶在牧民的簇擁下一步一步離開了那片營地,離開了那個他曾經棲息過的帳篷。
遮風擋雨的,還真把這裏當做家了。
很多牧民流下了眼淚,瓦格裏老人緊緊抓著大寶的手,說:“大寶,你可別忘了我們,這裏就是你的第二個家,啥時候到草原來,記得到我們這兒來做客。”
大寶也深有感觸地說:“爺爺,我李大寶會記得你們,記得這片大草原,記得這裏的牧民。也記得這個藍天白雲花草盛開的地方。以後會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