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決意出關(1 / 2)

特別提示,為籌備新書,本書將就此結尾。

感謝各位讀者的一貫支持。前途漫漫,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 ※ ※

翌日早朝。

子嬰第一個出列,向秦王扶蘇啟奏。

在眾位大臣詫異的眼光中,子嬰提出的要求是——領兵5000出函穀。

目的有二:一,說服章邯及部將放棄對朝廷三心二意的態度,為朝廷盡忠;二,防範江東叛軍包抄章邯王離軍的後路。

當子嬰把這兩點說出以後,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以曹騰為首的原鹹陽駐守勢力的反對意見最為激烈。

曹騰旗幟鮮明地指出:子嬰公子是秦王殿下的長子,是秦國大統的繼承人之一。公子是千金之軀,不可以以身犯險,去態度不明朗的章邯軍中;況且以江東叛軍新敗的情況來看,公子也並無非去不可的必要。

以唐寧等原河套文官為首的一派在得知子嬰的意思後,在短暫地沉默之後,立即對子嬰大吹大捧。唐寧說子嬰公子英武無雙,如果能去關東收服章邯的驪山軍,對朝廷來說有大大的好處。如能將章邯軍正式拉進朝廷旗下,依仗著函穀之利,朝廷對上關東的反叛勢力,可攻可守,進退自如。

以李斯,頓弱,鄭田等為首的首輔重臣,麵對吵得不可開交的“出關”與“反對出關”的兩派,擺出一副默然置之的態度。

端坐朝堂正中的扶蘇在驚詫於子嬰不給自己提前打招呼,就自行要求出關的請求大惑不解之後,將目光投向了拜為上卿,即將晉位右丞相的甘羅身上。

“甘愛卿,寡人想聽聽你對子嬰出關一事的看法。”

甘羅聞宣,忙出班啟奏:“臣以為,公子出關,對朝廷有利。雖然有些許風險,但不能因為有困難就不去做。”

“蒙恬將軍領兵北拒匈奴,李信將軍屯兵靈渠震懾趙佗,章邯麾下的十餘萬驪山軍是朝廷不能不倚重的力量。”

“而章邯對朝廷的態度,向來不明朗,隻是一味地向朝廷要糧要餉。如果任由其繼續如此,一旦章邯舉旗反叛,關中哪有可用之兵以卻之?”

“大公子以殿下長子之尊出關招撫,一來是給足了章邯的麵子,二來是足以顯示朝廷的誠意。”

“有此兩點,假如章邯還有一點點心向朝廷的意思,我們就有將驪山軍重新歸入朝廷編製的機會。”

……

甘羅的一番慷慨陳詞,說得扶蘇嗟呀不已。

李斯見時機成熟,輕咳一聲之後,出列奏道:“臣以為,甘上卿所言句句在理。大公子為天下計,不顧個人安危,殿下理應成全。”

“臣附議。”

“臣亦附議。”

頓弱與蒙毅也站了出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曹騰等反對子嬰出關的人,頓時成了少數派。

……

扶蘇見朝堂之上,支持子嬰出關的意見占據了絕對的上風,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

無奈之下,扶蘇隻得宣布:今日庭議暫時到此為止,待明日再做決斷。

……

午時,鹹陽宮偏殿之內。

扶蘇心浮氣躁地來回踱了幾步之後方才站定。他麵帶不悅地向子嬰道:“這麼大的事,你為什麼不提前和我商量一下?你可知道你是大秦的第一繼承人!你竟然要以身犯險……你究竟在想什麼!”

子嬰盯視著扶蘇,淡淡地說道:“隻要沒有定下來,一切都還有變數!”

扶蘇眼睛瞪地溜圓,他怒道:“你……什麼意思?”

子嬰繼續用那種淡然的語調說道:“您應該看得見,今早朝堂之上那麼多人希望我出關的意思您還不明白麼?父親,其實我出關,是不想見剛剛穩定下來的鹹陽政局又重現動蕩。”

扶蘇喘了幾口氣,說道:“我兒的一片苦心,我當然明白。但我畢竟還是這大秦的大王,我自信能鎮得住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