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最後的戰役
呂文煥提了一壺熱酒,獨自走到襄陽城內一條小河邊。河邊立著兩座矮墳,便是剛剛殉國的張順、張貴兄弟安歇之處。阿術命人將二人屍骨運回襄陽城後,呂文煥便將二人合葬一處,帶著二張的舊部殘兵守了一夜。呂文煥拜了三拜,取出酒杯,倒了三杯熱酒,把兩杯撒在二張墓前,另一杯自己一氣飲盡了。剛想說點什麼,又覺說不出口,隻是長長歎了一口氣,又將壺中熱酒倒一杯,撒在小河中,然後將壺裏剩的酒慢慢喝光。呂文煥從懷裏掏出一塊木牌,上麵用劍刻了“兄長呂文德之位”,摩挲一陣,立在二張兄弟的墓邊,道:“大哥你先走一步,弟弟我恐怕也不能活著出這襄陽城了,我們隻能地下再見了。”
襄陽城被圍困之後,呂文德與李庭芝幾度派兵救援,卻終究不得辦法。呂文德在臨安日夜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胞弟。鹹淳五年(1269)冬,在苦苦等待呂文煥功成的消息時,終於不堪病重,疽發而死。然而襄陽已成孤城,與外界封閉隔絕,消息傳到呂文煥耳裏時,竟然已快過了一年時間。
呂文煥心裏苦楚,不知與誰人說,又想到近日來城裏謠言四起,更是難過。襄陽城中有說書人將此編成故事,道: 賈似道問劉宗申,若是用高達替下呂文煥,襄陽是否戰事可圖。劉宗申回道,讓呂文煥再守襄陽,趙氏朝廷必要蒙難。呂文煥聽了這故事,不辨真假,但回想到多年前合州與鄂州的光景,也不免悲從中來。呂文煥總是在想,若是當年的賈宣撫與呂統製還在,襄陽之圍是否可免。
正祭拜著亡兄,他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急忙整頓衣冠,趕到襄陽城中,隻見一處房屋火光衝天,士兵和百姓都在提水桶救火。再聽一聲驚叫,抬頭隻見一隻燒著的火球從天而降,正墜在糧倉附近,發出巨大聲響。
原來元軍見回回炮射程不夠,便按照亦思馬因的法子,把阿老瓦丁所繪的圖紙改了一改,將回回炮的零件吊上三丈土壘,再行組裝,以至於這兩門重製的回回炮比襄陽城樓還要高出一截,自上而下,射程更遠。除此之外,亦思馬因還命人把圓木內心掏空,再裝入火藥火石,夯實穩妥,代替巨石,點燃以後再投入襄樊城中。這一大火器直落入襄樊內城中,穿破牆壁,燒毀房屋,一畝地之內所有物事盡化塵埃。呂文煥暗叫韃子歹毒,卻也沒有辦法,隻能急忙召集士兵百姓,拎水救火。但元軍不斷發炮,火勢越來越大,根本救不過來。不僅如此,那火石還炸傷不少宋兵,一時間,襄陽城裏已經一片火海,連城樓的幾具開山炮都被燒毀。呂文煥怕兵力再減,令張世傑率兵火速出擊,自己則登上帥台安全處觀望。阿術、阿裏海牙實力雄厚,宋軍又經曆了火海一劫,根本無法撼動對手陣勢。回回炮架於千步之外的高台之上,張世傑全無辦法靠近,更不要說阻止元軍繼續發炮。雙方血戰十數個來回,宋軍早已疲憊不堪。呂文煥見了,連連叫苦,隻得發令讓張世傑回城,加派人手不停救火。
元軍如此反複轟擊整整三日,襄樊城內糧倉、軍器庫幾乎蕩然無存,整個襄陽被火海燒盡。百姓失去親人,無家可歸,也無衣無糧。城內守軍境地也好不了多少,多有被火石炸死、被烈火燒死的,活下來的,也盡是滿麵焦黑。襄陽城外無援兵,已入絕境。
到了第三日夜間,阿術下令收整回營,次日再攻,襄陽城終於得以喘息。待到熊熊火光漸漸熄滅,襄陽城中街頭,號哭之聲,震天動地,已可傳到蒙古軍陣之中。亦思馬因聽到動靜,登上土台觀望,卻見襄陽城中,屍骨遍地,天地間一片荒蕪,毫無生氣。他一心鑽研如何建築攻城利器,不想其他,本以為嚇唬一下,宋人就會乖乖投降,沒想到呂文煥寧死不屈,到今日,襄陽城裏竟是如此慘狀。想到這些幾乎都拜自己一手所賜,內心悔恨交織,呆呆矗立高台良久,終於一轉身進入大營,去找阿術,勸他派人去招降呂文煥。
大帳中除了阿術,阿裏海牙、劉整、史天澤都在。聽了亦思馬因之語,阿術沉吟不語,隻看著阿裏海牙等人。見他人都不說話,劉整搶先道:“將軍,那呂文煥壞我大元速攻大計,著實可恨。招降他又有何用,不如屠盡全城,殺之而後快!”劉整一直與呂文德有怨,對他的弟弟也連帶恨了起來,隻想殺了他才能甘心。阿術聽後,仍舊不言語。
史天澤身體抱恙,已有多日不上戰場,此時聽到劉整發話,不悅道:“昔日宋人中有一大將,名喚曹彬字國華,統十萬兵滅南唐,卻從不濫殺。我道宋人中,多的是有氣節之人,原來也有像劉將軍這等嗜殺之人。”
劉整聽了,怒從中來,但忌憚史天澤身居高位,不敢冒犯,隻得咬牙吞下,說了聲:“丞相教育得是。”
阿裏海牙聽了,也道:“丞相說得不錯,大汗也曾說過,伯顏丞相就是他的曹彬,最體恤大汗心思。要是兀良合台將軍在此,肯定也不會放任屠城。我看不如就讓我去招降那呂文煥吧。”
阿術聽阿裏海牙搬出忽必烈汗和自己父親,嗬嗬一笑,道:“那好,就讓阿裏海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