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家喻戶曉,情節廣為人知,評論的時候可以毫無顧忌,不必擔心讀者是否對書上的內容有足夠的了解。《蕩寇誌》則不同,直接下手評論,大部分未接觸過本書的讀者將會不知所雲。所以本次的《蕩寇誌》評析將采用另外一種方式,即邊講故事、邊評論的品評方式。先將全書縮成一個簡縮版,然後每列出一段故事情節,就作一段評述。這樣可以讓沒讀過《蕩寇誌》的讀者看過我這一係列評論後,對該書能有一定的了解。
這次的品評決不僅僅是文學評論、思想評論、人物評論。武評、智評、術評、器評也會占有一定的比重。魯迅評俞萬春的《蕩寇誌》,“他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寫也不壞,但思想實在未免煞風景”,如果局限於《蕩寇誌》的思想,這本書根本不需要品評,可以直接扔了。如果單作文學人物評論,就會丟掉《蕩寇誌》的很多精彩內容。所以我在每篇後,都附加一些亮相武將簡介、斬將記錄等非文學評論內容。
人物能力評價名詞解釋:
統禦(軍),即統兵能力,排兵布陣能力。梁山S人物代表:朱武。
武力(武),即純武力。梁山S人物代表:盧俊義、關勝、林衝、魯智深、武鬆等。
智力(智),即智謀,與統兵能力不盡相同。梁山S人物代表:吳用。
政治(情),即政治能力、後勤能力、為人處事、為官之道等一係列戰場之外的能力綜合。梁山S人物代表:柴進。
魅力(名),即名聲魅力,梁山S人物代表:宋江。
特殊技能,如:弓箭、石子、槍炮、法術、攻防兵器製造、醫術、水軍等等,隻有極少數人擁有,故不列入上麵的一般評價中,但會單獨指出並給予評價。
S:神乎其技
A:勝於常人
B:中人之質
C:平庸之輩
大致分為以上四個檔次,如果人物的某項能力屬於某個檔次,但是明顯有增強或不足時,則用+和-來表示。已經給出的數值,隨著文章的進程會有調整的可能。官軍體係的人於亮相時評價,賊軍體係的人於陣亡或被擒時評價,且隻評價那些有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