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邂逅(1 / 3)

我的家鄉曾經是個小縣城,現在是哈爾濱市呼蘭區,有一條河環繞在它的西側和南側,這條河因為一個人和她寫的一部書而聞名遐邇,就是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

我和石雲是初中高中的同班同學,屬於高中老三屆中的一屆。我和她因為離校不久就都到外地工作,雖然期間都多次回老家探親,但多年來一次都沒見過麵,直到2012年高中班同學聚會。

我們這一屆同學多數是1948、1949年出生的,到2012年都已經是60多歲的人了。有的人已滿頭白發,多數人都兩鬢斑白,都已退休。

我也已是退休的人了,定居在上海。在家看了三年孫子,孫子上幼兒園後失業了,在家呆不住。因為一直搞建築工程,有學曆和高級工程師職稱,考了個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證。

到一個監理公司打工,從監理幹起不久就幹到了總監理工程師。

這一次我是因工到哈爾濱出差,算是遠道而歸。同學們聽說我回來後,老班長召集了這一次的同學聚會。因為此前已參加過幾次同學聚會,所以絕大多數人見麵還能認識。我因為是聚會主角,因此到得很早,在飯廳裏迎接同學們。

記不得誰說過,同學之情就像陳年的酒一樣,放得越久遠越是醇香。老同學見麵是熱烈的,場麵也總是感人的。也許是對外開放引進來的,也或是年齡的緣故,分別久遠的人,無論男女見麵常常會擁抱一下,沒有誰會因此而感到不妥。當約定的人到得差不多時,門開了,一個裝扮的入時又自然,長發飄飄中年婦女模樣的人走了進來。

進來的人穿著很漂亮的連衣裙,踏著高跟鞋,加上微卷波浪披肩的長發,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獨有的活力。在我們這一群多多少少有些老態的人群裏,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不由得眼睛一亮,進這裏的肯定是同學,我習慣的起身迎接。

她老遠就伸出手,向我走來,我瞪大眼睛,怎麼也想不起這人是誰。她顯然看懂了我的神態,看我沒伸出手,改用伸出的手指著我的鼻子。

“李玉秀!”她喊著我的名字:“同窗六年你連我都認不出嗎?”

說來也怪,她說話語音中的一個獨特的尾音勾起了我遙遠的記憶:“石雲,這麼多年我們可是第一次見麵。”

我們激動的擁抱在一起,當她胸前突出的部位碰到我的前胸時,我渾身不覺一顫。

老班長湊過來,大聲喊著:“石雲,你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有聚會也不通知我,還好我有特殊渠道,我都回來幾天了。”

同學們都圍上來,搶著和她打著招呼。和每次聚會一樣,新冒出來的人都要談談自己的經曆。除了我和石雲之外,在座的都在本地,我因為五年前回來和大家聚過,所以講了講自己近年的情況。

當我談到自己現在的工作時,石雲插了一句:“你可是現在同學中唯一還工作著的,有錢賺,有事做,又住在大上海,精神狀態都不一樣。”

我說:“是嗎,我怎麼沒覺得”

她哈哈的笑了,我說完後石雲接著介紹她自己。她講得很簡單,一直在一個很偏僻地方的保密廠做技術工作,後來工廠軍轉民,再後來她退休了。她有一兒一女,她顯然很為自己的子女自豪,兒子是博士學位,在哈爾濱一個科研單位工作,女兒是碩士學位,在錦州的一個大學任教。她常住錦州女兒家,兒媳在呼蘭工作,兒子家還在呼蘭,因此呼蘭她也常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