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丐幫幫主 第34章:燕京之戰郭藥師叛降(1 / 3)

楊可世擅自出師被遼軍伏擊於蘭溝甸,宋軍所有輕騎幾乎損失殆盡,童貫知道消息後惱羞成怒,以督軍之名將楊可世綁於督軍帳前,怒斥楊可世三大罪行:

其一,聽信謠言受奸蠱惑;

其二,擅自出師違抗軍令;

其三,欺君罔上誤國三策。

條條死罪,童貫罵完後命令刀斧手將其推出斬首,種師道等將領立即站出來力欠童貫饒他死罪,但童貫堅決要執行,就在這時一名前營將官策馬衝到童貫帳前,跳下馬來急速走進帳內。

將官報道:“督軍大人,耶律大石率數萬遼軍抵達白溝河,現和我軍隔河對持。”

種師道聽罷心裏一急,急忙向童貫秉承道:“童大人,耶律大石抵達白溝河必向我軍進攻,前營三萬將士很可能被包圍殲滅,請大人速增兵白溝河,放了楊將軍讓他帶軍馳援前營。”

這時,帳內靜的出奇,所有宋軍將領都用期盼的眼神看著童貫,而童貫坐在太師椅上思慮再三,最後命令道:“尊聖上三諭,按兵不動,違者斬之。”

童貫此命令一出,眾將領一聽都氣得火冒三丈,但大多數人都敢怒不敢言,種師道見了取下金盔氣憤的說道:“我王師將敗也。”

說罷,憤怒異常地走出童貫帥帳,而童貫見種師道對他不敬,站起身指著種師道大叫道:“種將軍,你也敢抗命不從嗎?”

而種師道頭也沒回頭徑直走入士兵當中,童貫坐下後正要再次發布軍令,突然隻聽傳令兵的聲音從帳外傳來,不一會傳令兵衝進帥帳,跪下後向童貫大聲報道:“前營急報,遼軍騎兵兩萬從我軍左翼過河,已經布開進攻陣勢,數萬萬遼軍步兵從正麵強渡白溝河。”

童貫聽後開始焦慮起來,但還是思慮不語,宋軍將士都看著他,等待著他的命令,突然又一聲急報從帳外傳來,童貫嚇得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隻見一名軍士衝了進來,眾人隻見他渾身是血,頭上、胳膊上紮滿了止血的布條,一隻手掌隻剩下了半隻,跪地後就要摔倒,一名將官急忙將他扶住,取出水囊送到這名軍士嘴邊。

軍士喝了幾大口水後,急忙報道:“各位大人,蕭幹親率遼軍五萬出城,從西路突然襲擊了我軍,親大人及兩萬將士被圍,即刻會全軍覆沒。”

(注:西路軍由辛興宗帶領)

這時帳內所有將士聽後,都開始按耐不住了,紛紛向童貫請命,要求立即出兵,否側就坐以待斃,被遼軍逐一殲滅。

童貫聽後再次站起身,他知道現在的形勢來看,遼軍主動出擊看來耶律淳是不會向王師投降的,如是大軍再按兵不動,必被遼軍各個擊破,王師將滅。

童貫思慮後,大聲命令道:“速速傳令種師道,帶領保靜軍兩萬馳援白溝河;命辛興宗西路軍突圍後與我大軍於雄州彙合。”

童貫命令完看了看跪在帳下的楊可世,又下令道:“楊可世,本帥暫且留你人頭,但活罪難免,待王師取下燕京後,刺配你到燕山府為差,現你持我軍令速和種師道馳援白溝河。”

童貫老奸計滑,聽到辛興宗西路軍已經被圍,斷定自己的左翼必將失去屏障,且白溝河如是失守,自己的大軍必被圍之,故為保自己安危逐派種師道和楊可世馳援白溝河,拖住時間讓自己的大軍退回雄州。

而種師道和楊可世持童貫軍令率軍馳援白溝河時,為時已晚,在半路上遇到了崩潰的前營宋軍,隻見將士們丟盔棄甲正向宋境撤離,楊可世攔住去路,亦要將殘餘部隊組織起來時,遼軍鐵騎殺將而來,種師道倉促應戰,很快被耶律大石的騎兵衝散,種師道沒有辦法隻有命令楊可世下令退軍,邊退邊戰。

以此同時,辛興宗的西路軍在蕭幹大軍的打擊下逐漸崩潰,接到童貫的命令後收兵向雄州退兵。

有史記載後世相傳,第一次燕京戰役在錯誤的軍事方針指導下,導致近二十萬宋軍不戰而敗,成為一個大大的笑話。

據宋史錄是這樣描述的:“白溝河之戰宋軍失敗退往雄州,又被遼軍輕騎尾隨追殺,直至雄州城下。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藉,不可勝計。”

就在大宋王師年前抵達白溝河時,西夏帝王李乾順在耶律蘭刺和赫連鐵樹的欠說下,視耶律延禧為自己的親家,終於同意撥兵三萬給耶律延禧,由李琮率軍遠隔千裏跨越蒙兀草原馳援燕京,可是出兵消息不脛而走,完顏阿骨打得知後,立即命令完顏婁室出兵相截,而西夏援軍萬萬沒有想到,途徑一半路程後,在今蒙古查爾湖附近遭到了女真鐵騎的襲擊,瞬間西夏三萬援軍潰不成軍,奔散於草原各處。

李琮發覺不是完顏婁室的對手,拋下耶律延禧及他的殘部,狼狽地逃回了西夏,李乾順得知消息後,大罵了赫連鐵樹一頓,再也不去耶律蘭刺公主的寢宮,最終亡國公主鬱鬱而終。

白溝河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汴京,眾多愛國民眾對宋庭消極待戰的軍事方針提出了強烈的不滿,大罵官府無能、腐敗,宋徽宗也得到了消息,本想召回童貫兵馬卻又在蔡京等人的唆使下,認為燕京也是送到嘴邊的肥肉,怎能拱手送以他人,故反複廷議後派出另外一名大將劉延慶任都統製提兵萬眾開赴燕京前線,又下旨將童貫任命為宣撫司,這樣童貫還是最高長官,劉延慶還得受童貫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