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2 / 2)

三路人馬中,顧定國速度最快,因為熙州一直以來因為靠近鞏州,雙方曾在此多次進行過拉鋸戰,由於宋軍人多而西夏兵人少,他們知道不敵大宋,故此布防很弱,顧定國大軍一到,慶平堡和南川堡很快給他攻破,兵鋒直指熙州。

豐平的循化、懷羌戰線進展也不錯,隻是種師中在通會關下差點吃了大虧。

種師中到達通會關時,正是夜間三更時候。他的先頭部隊高德和李一功是在黃昏後就到達的,已經預先在帳篷內燒起木炭,所以種師中一到,馬上就召開軍事會議。

負責刺探通會關軍情的是李一功。李一功是通會關的本地人,情況比較熟悉,部下又多是西北人,所以他擔負起刺探軍情的任務後,從黃昏到達開始就不斷派人進入城中,探明各種動靜。同時,李一功又派人捉獲了住在通會關的三名小販,是今日上午封閉城門之前才從城中出來的,向他們詳問了北門一帶的守城情況,然後才放走。

當晚的重要軍事會議一開始,種師中便向李一功詢問通會關的動靜。李一功恭敬地站起來,說道:“通會關說是關,其實它是實實在在的一座城,由於我們的先頭斥作近三四天來出沒於通會關一帶,探知他們把守城的主要兵力放在南門一帶,其實也是防止我們會從洮州方向進攻他們,通會關新任巡撫李關明,是前靜塞軍司總兵李晟的侄子,他的副手是梁國榮。梁國榮的將士有一半駐紮在南門大街。城上滾木礌石擺得極多。”

種師中又詢問了其他各個城門的防守情形。李一功將各城門擔負鎮守的各統領的名字,一一說了出來,並把西夏官兵的數目也說了個大概。對於城中所存的糧食、柴火約有多少,能支持多久,也都談了自己的看法。

聽完李一功的稟報後,種師中思考了一下,決定從淩晨起,按照預定方略,從南門和北門,全麵猛攻。手下各個大將都分了任務,主要力量放在南門和北門之間的西門。會議之後,諸將退出。李一功也退出了中軍大帳,到南門外他自己的駐地,重新召集大小諸俾將,部署攻城事項。種師中留下高德又談了很久,然後才各自去布置。

高德一走,種師中想睡一會兒。可是他剛剛脫去外邊衣服,躺了下去,忽然聽到遠處殺聲暴起。他重新披衣,奔出屋外,看見北門的方向有火光,又聽見殺聲也是從那兒傳來。他知道是李一功已經開始行動了,向身邊的親兵吩咐:“趕快備馬!”

李一功原駐在南門,但是通會關北門的一個將領李澤是他的族兄弟,種師中和部下眾將的意思本是在讓李一功利用此層關係賺開北門,長驅直入通會關的。

李一功知會李澤後,李澤知道是種師中親自領兵前來,心中有所意動,因為種氏兄弟在西北威名太盛,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