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2)

中國經過一段時間的韜光養晦,各行各業都漸漸地開始複蘇。然而,苦難深重的大地上,擺脫貧窮的路很長、很艱巨,小城批發市場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成功集聚,應該是它迎合了這樣的需求,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低下的生活水平選擇它。

那年縣委領導審時度勢,在國家政策還沒有徹底明朗之前,冒風險拉開經商的序幕,他知道貧困了幾十年農民,求生存的欲望蓄積已經到了一個極限,如果不去疏導、不去規範,它也會像洪水那樣一瀉而下、四處流竄,最後定然會導致資源無法整合,有前瞻性的政府,在關鍵的時候著實地跨出精彩的一步。

這個區域的能人也是因地製宜,一開始就把握了‘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第一位,也就是說,最初的輝煌就是服裝製造業和襪業帶動了這個市場,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臨近市場的馬路,每天都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張穎租下的一間店麵雖然不算旺鋪,但也是客人到車站的必經之路,從開業的那天起,秀麗服裝廠一流的外貿產品,讓很多已經進完貨的客商,眼饞得掏光身上所有的盤纏也要帶上幾款,有的客商為了不被人買走看好的款式,寧可盯在店裏,等家裏錢彙到了才走人,開業一個多月,全是客人拿不到貨的抱怨。

張穎切實地嚐到了做生意的樂趣,她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必須緊緊地靠著秀麗廠的兩位老板,為了迎合他們,晚上都會去技術科幫忙,哪怕是幹到深夜也在所不辭。

何秀被她的行為感動,眼瞧著她孤零零的一個人,還是讓她住在招待客房裏。有了自信的張穎,再也沒有那種心思去琢磨吳畏,現在他在心中定位,是一個可以依賴的大哥,每當看到他和藹的笑臉,有時都想自己沒有撿到那意外之財,他也會幫你成就事業,對他們倆的敬意,很多時候都超越了親情的範疇。在張穎想象當中,父母給了你生命,但他們沒有給你很好的成長環境,從記事開始都是痛苦的回憶,夾在老大和寶貝兒子之間,自己從來就是可有可的多餘人,她到現在也不能理解,母親為什麼這樣不能公平一點地對待三個子女。

張穎對母親有看法,已經變成了一個永遠打不開死結,這次出來開裁縫店就沒有再回家,開始因裁縫店被一群混小子攪和,為了不至於讓父母惡心才沒有回家,現在幸運之神光顧,也就沒有去想到他們麵前炫耀。可你沒去惦記他們,他們會惦記你,某天上午,父母親滿臉堆笑地站在店門口和你打招呼。

張穎見他們來了,沒有特別的表情,拉出了兩條凳子指了指說:“什麼時候來的,坐吧!”老倆口在店裏前後左右看了遍,然後說:“張曉說你開店了,所以過來看看!”張穎沒有被那種親情帶動,隻是表麵亮出了一點熱情,給他們倆各倒了一杯水,說了聲:“拿著暖暖手吧!”

老張沒有接,他順勢坐下,習慣性地拿出香煙,張穎趕緊說:“爸爸不要抽煙,這裏都是易燃物!”坐在旁邊的張嫂也用胳膊肘捅了一下老伴,奉上了一句:“叫你戒了就是這麼難!”

老張蠻尷尬地把煙放回衣袋,一時間兩隻手都不知道往哪裏擺,他知道這根煙不抽掉,可能這點時間都沒有辦法熬過,見老伴已經開口說話了,他就不動聲色溜到了門口把煙點上,深深地吸了一口。

張嫂今天一臉開心的樣,她都沒有想到幾日不見的女兒,竟然會在傳得神乎其神的批發市場做“大生意”,她撇開以往的一切不自在,問道:“聽說你開裁縫店時,被幾個小流氓攪和了?”

提到這一茬,張穎滿錯愕地點了點頭:“是的,很可惡的一幫人!”張嫂又說:“你去擺洗臉攤,張曉去幫你打架?”張穎也點點頭:“對,同行是冤家,有時候就是要豁得出來!”

張嫂很滿意地點點頭,在她心中,兒子就是代表著張家,他幫姐姐了,就等於張家所有人都在出力,老人家滿打滿算地說:“現在你又開這個店了,你爸爸反正退休了,為了防止小流氓,是不是叫他來幫你,因為弟弟白天要上班。”

張穎立刻伸出手來使勁地搖了搖,委婉地說:“不要啦,退休就在家裏好好地休息,不要出來了!”張嫂看到女兒說話時是一種不耐煩的表情,她放下臉說:“你這話說的,難道爸媽就像那些小流氓一樣討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