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陽郡,方家,祠堂。
一個約摸七八歲大的孩童恭恭敬敬地跪在石階前,目光直視上首。
聲音稚嫩,語氣鏗鏘。
“孩兒心意已決,還望父親成全!”
石階上麵站著的中年男子板著一張臉,眉頭緊鎖,半晌沒有說話。
他的身側,一個明豔婦人聞言淚落,以帕掩麵。
“你這孩子,怎麼就不聽人勸呢。那白蒼山是什麼好去處?刀光劍影,打打殺殺!我的兒,一個不慎你的小命就不保了!
“你大哥跟著商隊走南闖北,一年到頭也沾不了幾次家。你二哥眼瞅著就要去書院讀書。你三哥是個不成器的,吃喝嫖賭樣樣都學,就是不學好。
“我和你爹就指望著你在跟前,能給我們養老送終。你怎麼忍心拋下老爹老娘去那勞什子的青葉劍派。
“你要是非要學武功,叫你爹請幾個教頭,想學劍就學劍、想學槍就學槍,咱家又不差那幾個錢,何苦去那山上吃苦受罪?”
方自行聽得心裏一軟,險些答應下來。
方家是個大富大貴之家,傳承已有三代,方自行的爺爺當年中了進士,一路如有神助、扶搖直上,官至三品大員。
可惜方老太爺壽數卻不長,在方自行一歲半那年冬天就去世了。不然方家必比如今還要發達。
方家有良田萬二千畝,從方老太爺那輩兒打發仆人開始經商,資產巨萬。方家在整個天陽郡自然排不上什麼名號,不過在這蒼西縣的一畝三分地還是頗有名望的。
方老太爺有三個兒子,方老爺排行老大。方老爺在科舉上止步舉人,但卻精於世故,把老太爺留下來的家產打理得頭頭是道。
至於方老爺的兩個弟弟,都不爭氣,全靠方老爺提攜混口飯吃。
到了方自行這一代,方老爺生了四個兒子一個閨女。
老大方自智早年愚鈍,十六歲成家之後一下子開了竅,在家裏當鋪曆練了一年半,為人處世頗為周正。現在他跟著家裏的六條商隊之一做副掌隊,往返於天陽郡和風國荊河郡。
方家所在的陳國天陽郡和鄰國風國荊河郡相離不遠,荊河郡的錦緞絲綢在周圍幾國都頗有名氣,這條商隊是家中的重要經濟來源。
老二方自明自幼聰明伶俐,三五歲便能閱經讀傳,是蒼北縣有名的神童。今年第一次參加春闈便中了秀才,現在拜了告老的劉老翰林做老師,明年就會隨著劉老翰林到郡府的天陽書院去上課。
老三方自勝和老二方自明是孿生兄弟,同樣自幼聰明伶俐,但卻是個不著調的浪蕩子。今年不過十五六歲,但是吃喝嫖賭無一不精,與其二哥反差之大,讓人咋舌。
老四方自行生來早慧,懂事得極早。及至四五歲,就如一個小大人一樣,頗有主見。
方老爺和方夫人害怕“早慧早夭“,對這小兒子最是疼愛,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還有個老五方秀秀,年方六歲,長得俊秀可愛,很得大哥、二哥和四哥的喜愛。至於三哥……對方三哥來說,妹妹哪有春香樓的姐兒可親可愛?
方老爺是個文化人,給這四個兄弟取名時按照《坐忘道德經》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取其自智、自明、自勝、自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