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日,觀音、地藏、普賢、文殊四大菩薩、連同八大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諸聖眾,正圍坐在大西天靈鷲仙山雷音寶刹七寶蓮台下聆聽如來說法。
如來道: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諸聖眾正聽得入神,殿外忽然傳來呼喝、打鬥之聲。舉目看時,但見兩個行者,吆天喝地,扯扯拉拉,且行且鬥,走上殿來。
那八大金剛本是負責仙山寶刹的衛戍之責,見此情形,連忙上前阻擋。奈何行者乃身懷大能之人,你看他:雲裏來霧裏去、上過天入過地、曾在龍宮奪過寶,又至天宮偷過桃。那金剛雖然人數眾多,又豈是齊天大聖的敵手,如何抵擋得住?直嚷至七寶蓮台之下,跪於如來佛祖駕前。
如來擺擺手,示意金剛們退下,這才問道:“汝等究竟何事,來我靈山如此嚷鬧?”
兩個行者同聲拜告道:“佛祖容稟,前者弟子為觀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來西天求取真經,一路走來,跋山涉水,降妖捉怪,不知幾多周折。前日行至中途,偶遇強盜打劫,也是弟子不該,打傷幾人,師父見怪於我,將我趕了出來,弟子無奈,隻得投奔南海,到觀音大士那裏訴苦。不想這妖精,竟然變做弟子模樣,冒充於我,將我師父打倒,搶走馬匹行李。師弟悟淨化齋回轉,救醒師父,得知前情,乃尋至花果山水簾洞質詢,討要馬匹行李。熟料這妖精如此可恨,竟又施法術,變出個師傅、悟淨、八戒來,揚言要自取西經,求得正果。那悟淨一氣之下打死三人,竟皆為猴精所變。妖精大怒,欲加害悟淨,悟淨鬥不過他,逃了出來,行至南海,拜見觀音,備說詳細。觀音知道後,就令弟子同悟淨一起返回花果山,與那妖精對質,分辨真偽。我本欲除之而後快,奈何此妖本領高強,我傷他不得。不想一路打來,這天上地下,竟無人能辨得真假,真真氣死我也。實在沒有辦法,才鬥膽來的這寶蓮台下,求如來佛祖大開方便之門,廣垂慈憫之念,為弟子辨個虛實,認個真假。”
眾人聽得他二人把前事敘說一遍,竟是一般腔調,一樣語言,字字相同,分毫不差,又哪裏能分辨得出真假?
如來微微一笑,看向一旁站立的觀音菩薩道:“觀音尊者,你看那兩個行者,孰真孰假?”
觀音菩薩行禮答道:“前日二人也曾來至弟子這裏求辨真偽,弟子實在辨別不出。他二人又曾至天宮、地府,也沒有人能分辨出真假,現在來到這裏,還請佛祖千萬與他辨明辨明。”
如來笑道:“你等雖然法力廣大,卻隻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
菩薩便請問如來周天種類,如來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菩薩問道:“敢問是那四猴?”
如來答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這假悟空,能知千裏事,能聞千裏言,定是那六耳獼猴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