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5點的時候,我才從睡夢中醒來,下樓點了幾個菜。
隨便吃了幾口之後,我們四個就出去了。
“快看,那個老頭似乎是上吊死了。”剛走進一個偏僻的村子,阿傑指著前麵一間瓦房說著。
我跑過去,一看,還真是上吊死了,屍體還是熱的,應該是十分鍾前發生的事兒。
真的是想不通了,這個老頭兒為什麼要上吊尋短見呢?
是他子女不孝順,還是不想活了???
“哇塞,好恐怖啊!”張玉捂著眼睛,把頭偏到了一旁。
“蔡勇,我聽說吊死之後的人和尋常的生老病死不一樣。有一些禁忌和忌諱,我記不得了,你知道嗎?”
這個我當然知道。
“每一種死法去世的人,禁忌都是不一樣的。”
“聽我與你細細說來。”
“舊時漢族忌在外惡死。惡死包括溺死,上吊、雷擊、遭殺等。 ”
“忌把在外惡死者直抬回家裏,一般抬回放在門外的“亭仔腳”處,等候入殮。而且與正常死亡不同,不是頭前腳後搬運,而是腳前頭後搬,以示反常。 ”
“忌病人晚飯後斷氣。認為死者已把飯吃光了才死去,一般認為死在早飯前最好,即所謂“留三頓”。在晚飯後死,有可能使子孫淪為叫化子。 ”
“忌病人在原來睡的床上死去。一般要搬臨危者到正廳上搭椅子、木板讓他們斷氣。”
“認為靈魂會回來抬床腳,如果來找斷氣處的木板,早已拆開、找不到,而如果到原來的床上來抬,則可能要廢床。 ”
“忌寫靈字。因為“靈”字繁體字為“靈”,內有三個“口”,恐死去一口不足,又要死去兩口,以湊三而“口”是古人用來計算人口單位的。”
“一般要書寫到“靈”字,都寫成“靈”,以期消除“三個口”的環兆頭。 ”
“忌在由孝男給死者穿壽衣時使用偶數,恐雙喪。同時對單數,忌“九”件衣,因“九”與“狗”同音。 ”
“忌人殮時,與死者相同屬相衝克者在場觀看。 忌入殮時啼哭,或將眼淚滴在死屍上;或人影照入棺材內。”
“恐啼哭使死者不忍離去。眼淚滴在屍體上,死者留戀而不走,且不得超生。人影入棺,蓋棺時將靈魂關在裏邊。 ”
“忌出葬日選重喪日或衝克日,忌七月出喪。七月鬼多,怕引來更多的鬼魂。”
“忌出喪時抬棺者說棺重。怕導致大家抬不動,抬杆斷裂。 ”
“忌入坑時,孝男孝女在場或人影照入坑中。 服喪期忌化妝、裝飾、華服。 忌帶孝者看鑿井、建廟、婚嫁、產婦、嬰兒因帶孝者身上有凶氣。”
“神聖和喜慶的事如果讓他們進去,恐化吉為凶。”
“忌在做旬時,觸及靈桌上油燈裏的油。做旬指葬後七七四十九天內,講烏頭司公作法的行事。”
“傳說人有七魂,死後七天散一魂,如果觸及象征死人靈魂的臨近,否則死者不悅,怪罪下來,會使接觸者致病。 ”
“出殯前停屍守靈,忌貓近前或從屍體上越過,拍詐屍。 ”
“安徽一帶忌在為死人穿衣服時啼哭,認為涕淚灑在屍體上會使死者驟然挺立或出現僵屍。 ”
“北方廣大地區,喪家忌在人死日呆在家裏。認為此日死者之煞(凶神)必返,於是外出避之。 ”
“忌以皮襖、皮褲、皮衣作死者葬物,認為會使死者來世轉生為獸。 ”
“孕婦難產,或有人被獵頭,全村寨都忌生產數月,認為去勞動,穀物會長不好,會有災害等等。 ”
“滿族忌在北炕死人。他們以北炕為大,以西炕為貴。有人將要斷氣時,得立刻移到南炕上來。 ”
“舊時還忌棺材從門而出,認為門是活人出入所用,死人不能用,故得從窗口將棺材放出來。 ”
“孝子在喪後百日內不許剪發,不許參加宴會和從事文娛活動。不許外人(包括親友)穿孝服進入住宅。”
“家裏死人,送葬後不許在家哭,否則會招致又死人。 ”
“達斡爾族忌在逢雙日子埋人。未出嫁的姑娘和未生育媳婦死後不能埋在祖墳地中。孕婦死後要火葬。停靈的屋子裏忌揉麵。 ”
“瑤族,父母亡,子女不得坐板凳、睡床鋪。在開道場後,喪家忌吃肉和豬油,一般以茶油代。”
“脫孝前,不分晴雨,都得戴孝,不許仰頭。送葬回來不許回頭,否則死者靈魂跟蹤回家。”
“喪期,夫妻不能同房。不得赤腳著地,不得洗手、洗腳、喪後七天不外出生產,三個月內不得剃頭。守孝期不得到外人家玩,不穿紅衣、戴紅巾。 ”
“仡佬族埋人時所用木板、石頭忌再用。忌把死人挖出來再埋。忌婦人靠近墓坑。送葬的人回來時要繞路,忌走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