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女王的會議(2 / 3)

“李教授,您是這方麵的專家,能不能大致推測下明政府的反應,他們大概會派出多少兵力,多長時間來攻打我們?”

旁邊解席提出問題,涉及到專業,李明遠老教授神情嚴肅地考慮了好一陣子,慢慢說道:

“能派出多少人,和需要多長時間是相互的。明朝對於軍隊的控製非常嚴厲,按照朱元璋時期的法律,地方上隻要出動部隊超過一百就必須要中央政府批準。所以這邊的州府就算有軍隊,在沒有得到上麵允許以前也不能輕易出動。”

“能不能說具體一點?”

龐雨無奈催促,大家時間都很緊,沒空在這裏聽老人家上課。

“從法律上說,我們這次可比倭寇入侵。整個海南島都屬於瓊州府的轄下,瓊州府理應上報廣西巡撫,然後報到南京兵部尚書,由南京鎮守太監做出決定是否需要派兵鎮壓。如果規模很大南京鎮守太監也不敢做決定的話,那就要直接報到北京內閣,由皇帝本人作決斷。”

“整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軍人唐健簡明扼要的追問道,而老人家卻笑了笑,伸出兩根手指:

“兩年。”

…………

大家先是愣住,隨即嘩然,大笑。

“我的天,這不是開玩笑吧?兩年時間,我們海軍都弄出來了!”

一個愣頭青抱著肚子狂笑,老李教授卻很嚴肅:

“這不是開玩笑,明萬曆時期,葡萄牙人——這時候稱之為佛朗機人奪占澳門,當地官員上書報告情況詢問對策,直到兩年以後明朝政府才做出反應——當然這時候葡萄牙人早在當地站住腳了。明朝中央政府對權力的把持非常緊,樣樣都要親自處理,但這時代的技術水平又非常低下,所以他們的反應速度非常緩慢。”

“那以前他們是怎麼處理倭寇入侵這種模式的?”

龐雨追問,李教授思索片刻,回答道:

“堅壁清野,待敵自去——在旁邊州縣聚集兵力防守,但對於已經淪陷的地方,則任憑燒殺搶掠,等搶夠了以後自然會離開。”

…………

再一次的沉默,但這回大家都笑不出來了。注意到大家的情緒,老教授又補充道:

“當然,這隻是理論情況,有時候當地政府還是會迅速做出反應的。戚繼光時期江浙一帶的倭寇就沒占到太多便宜……”

“假如這一次地方政府也迅速做出反應——比方就這裏的瓊州府,他們要派兵來,我們將麵對多大壓力?”

唐健再次提問,老李教授思索片刻:

“我記得明朝在瓊州——也就是海南島這裏是設置了兩個衛所,有一個瓊崖將軍職位,參將銜。”

“明朝軍製,一個衛所是兩千兵吧?”一個名叫文德嗣的小夥子插口,他平時大約也挺愛好曆史的,帶著厚厚眼鏡。“衛所分上中下三等,每個等級都不一樣。海南島這裏多半是下等衛,差不多兩千人額度吧。”

“也就是說我們可能遭遇四千人的攻擊?”

唐健皺眉,靠一百多人抵禦四千軍隊,這個難度可太高了。不過老李教授卻不慌不忙的搖搖手,笑了:

“不,不用擔心,那隻是明朝剛剛建立時候的製度。明衛所製衰敗的非常快,衛所軍戶必須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幾代人之後衛所軍戶已經全部變成了農民。現在大概除了北方邊境地區的衛所還保持戰鬥力外,南方以及內地各衛通常都是千把農民種地,供養一兩百士兵,其中特別勇敢的十幾個人被軍官收為家丁,打仗時候主要依靠軍官帶著家丁往上衝,勝利或失敗就取決於這幾十個人。”

“那麼我們究竟將會遭遇到多少敵人?”

唐健明顯被繞糊塗了,一腦門的黑線。而老李教授卻笑著把手一攤:

“我不清楚,我想就算瓊州知府自己都不清楚,這要取決於當地衛所軍官的能力以及貪婪程度,看他願意拿出多少錢來養兵。”

看到唐軍人快要暴走的樣子,老人家終於很厚道的加上一句:

“不過你放心,一個衛至多不會超過兩百人的戰鬥兵。”

唐健這才舒了一口氣:

“四百人……那還行。”

“我想恐怕不能這麼算。”旁邊龐雨忽然插口,“兩個衛是海南島全島的兵力,平時都分散在各地的,象這裏就隻有一個千戶所……”

龐雨指了指院子裏,那裏依然堆著十多具屍體還沒來得及收拾,正是昨晚戰鬥中喪命的倒黴蛋。

“昨天我們打掉的大概就是這個千戶所全部兵力了,如果其它地方的千戶衛所都是這個樣子,他們要把人集中起來可不是一個小工程,最快也要兩個月。不過,也要預防另一種可能……現在是十一月份,收割完成正是農閑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拉出一夥子農民來充數,當然這種農兵完全沒戰鬥力,但在數量上恐怕不會少——沒有一定數量壯膽這幫家夥根本不會出兵。”

最後,龐雨總結道:

“我們大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做準備,然後明朝政府可能出動一兩千人來剿滅我們,但其中有戰鬥力的正規士兵不會超過兩百,剩下的都農民。”

解席抓緊時間立即接上話頭:

“所以,我們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準備防禦,所有男生都要接受軍事訓練,用一個月左右時間充實武器裝備,準備打一場反圍剿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