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天邊再次染出火燒雲,金霞漫天。
一眾記名弟子悠悠轉醒。
道藏閣的大門早已悄然開啟,夕陽照不進藏書閣太多,裏麵光線陰暗,有些清幽,越發顯得道藏閣格外的神秘。
眾人沉默不語,靜靜的走進道藏閣。仿佛之前什麼也沒發生過,無人討論,又像是發生了太多太多,沉重的讓人不知該說些什麼。
藏書閣的木板踩不出很響的聲音,但藏書閣太過靜謐,哪怕是很小的聲音,也能響徹整層樓。
日頭又落下不少,此時的藏書閣一層,變得更加幽暗。讓一眾記名弟子感覺到沉重感,是眼前道藏帶來的滄桑感。
一聲歎息,蕭明點燃燭燈。
一盞燭火亮起,照亮了閣樓一角,也顯出蕭明的臉。
“大師兄!”
“大師兄!”
一眾記名弟子看向蕭明,拱手行禮。
蕭明擺擺手,算是打過了招呼。道藏閣內,每隔幾步就有一盞油燈,當初蕭明沒有用。不過眼下人多,需要將三層樓的燈火都點亮。
他身影綽約的穿行在書架和樓層之間,縱然是封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五心識,他也能在這藏道藏閣之間暢通無阻。實在是太過熟悉了。
不消片刻,道藏閣前三層便燈火通明,被照得徹亮。
道藏閣之內無比寬闊,也就是看完七八層的道藏之後,蕭明才意識到,整個道藏閣內部,都用了須彌空間術。
寬敞的空間裏,陳列滿了書架。隻剩下中間的過道,一直延續到窗台,沿著這通道走,便能一直走上樓梯。
眾人此時就侍立在這裏。凡天地之間,無規矩不成方圓。道藏閣乃是門中重地,大師兄如何也要說上幾句話的。
蕭明緩緩走到他們身前,風姿綽約如仙。
在眾弟子眼中,眼前的大師兄容顏未改,氣質已經大不一樣。眼前的蕭明劍眉星目,一雙眼睛燦若星河,十分明亮。他的眼神深邃無比,宛如藏有一方宇宙,浩瀚星空,竟是比圓法師兄的眼神還要深邃,滄桑,仿佛曆經歲月變遷,蒼海桑田。
而且隱隱有些奇異,看見時能認出他的麵容,一移開目光便再無法記住他的麵容。若不是知道對方身份,特意留心觀察,下意識便會忽略對方。
“道隱!”不知是誰,吸了一口氣,驚訝間出聲。
眾弟子也是見過識廣,聞言稍微回憶此前所知典籍,又是頗為震撼。
大道艱難,路漫漫而其修遠兮。故而道門典籍將修道之路劃分出一個又一個等級層次,使得修行之路變得越發清晰。
道門先賢前輩將修道分成兩個概念,一是修行,二乃悟道。
修道之難,難於悟,而不在於修煉。悟了,修行便是水到渠成。
若是不悟,任你如何勤勉刻苦,亦是毫無益處,強行修煉,反而有害,嚴重者可導致生出心魔,引來劫難,在劫難中身死道消,魂飛魄散。
道門典籍將悟道劃分成四重境界,最初為聞道境,第二境為知道境,第三層為見道境,第四層為得道境。
一朝聞道,便可得天地灌體,三花聚頂,成就人仙果位。
一朝知道,便可窺天人合一,五氣朝元,成就人仙之聖。
一朝見道,便可通天地萬法,上天入地,成就陸地神仙。
一朝得道,便可羽化而飛升,位列仙班,成就天仙業位。
傳聞東勝神洲曾有一位先賢,朝聞道,夕入仙。隻是他方聞道,知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於是不辭辛勞,周遊列國,遍訪名師,學貫古今。於東土盛陽之地,問道於先聖李墨。先聖講道三日,其人因此知道,大徹大悟,遂立言。收徒三千,傳下道統,飄然而去,不知其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