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時,玄武湖進入它在曆史上的鼎盛時期。
出於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於宋元嘉年間湖中兩次出現所謂的“黑龍”,湖名開始改為“玄武”。
從東晉到梁代,玄武湖先後有過昆明湖、飲馬塘、練湖、習武湖、練武 湖等名稱。隋唐以後,玄武湖隨著都城的北移,逐漸衰落下來。
宋熙寧八年(1075年),江寧府尹王安石奏準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經過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兩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圖上出現,但麵積已大大縮小,大約隻有六朝時期的三分之一了。
到明朝玄武湖的命運再度發生變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選中玄武湖作為明朝中央政府黃冊的存放地,建後湖黃冊庫(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檔案館)。玄武湖從此作為一代禁地,與外界隔絕了二百六十多年。
明亡以後,玄武湖重新對外開放,清朝的皇帝康熙、乾隆均曾來此遊曆並留下詩詞。清朝同治以後,玄武湖有了一些園林建築,其兩江總督曾國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廟,並增建湖心亭、大仙樓、觀音閣、賞荷廳。後清大臣左宗棠還修築了連通孤淒埂與梁洲的長堤,解決了遊玄武湖“必自太平門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狀況。清宣統元年(1909),端方、張人駿開辟豐潤門(今玄武門),築新堤,擴大湖內綠地,徐紹楨又建陶公亭及湖山覽勝樓。
進入民國,玄武湖開始有了相應管理機構,1928年9月又改園名為“五洲公園”。
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園”為“玄武湖園”,綠地麵積進一步擴大,花卉品種增多,一批建築如玄武廳、諾那塔、凇滬抗戰紀念塔等先後落成。
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對玄武湖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改造,遷出湖民,廣植花草,多增景點,麵貌全新。現為江蘇省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江蘇省環境教育基地、南京市三星級公園、南京市青少年綠色環保教育基地。2005年底,景區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說起來,玄武湖曆史悠久。
根據江老八所言,那逍遙門鬼醫家族從明朝時期就開始了。
一直延續至今。
看來也是一個古老的家族。
隻是,這個家族頗為神秘。
隻是,網上根本沒有這個家族的記載。
我想,大多也隻有一些內行人才知曉一些。
畢竟,這個家族十分低調,
曆代,隻醫鬼不醫人。
頗為的神秘。
越是這樣的家族,我想的話,越是不容易溝通。
根本不願意讓別人知道。
我們到達玄武湖的時候,這裏遊客很多。
本地的,外地的,感覺到處都是人。
這個湖,占地麵積極為廣闊,光是那一片湖水就綿延好幾公裏。
這陸地麵積,更不用說了。
一眼望不到邊。
要想在這麼大的一塊地方,尋找一個人,著實有些困難。
到了地方之後,雖然現在是白天,但是,我們便開始打聽。
詢問那些遊客,還有一些本地人。
他們都說沒有聽說過!
這就不好辦了。
那江老八隻是說逍遙門會在今晚舉行逍遙會,但是,沒有說具體的地點。
這玄武湖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一時間,我和瞎子都犯了難。
一籌莫展,卻又無可奈何!
連同本地人都沒有聽說過,更不用說那些外地的遊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