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二次南下侵宋,宋欽宗嚇壞了,便想通過議和讓金兵退兵,於是派康王趙構和刑部尚書王雲等人一起前往金營。
到了磁州的時候,當地百姓聽聞他們又是要去金營議和的,群情激憤之下哪裏還顧忌他們是什麼身份?圍上去便是一頓拳腳、棍棒狂毆。
河北義兵總管兼磁州知府宗澤一時護衛不及,導致現場有些失控,等他控製住局勢之後,百姓一哄而散,僅餘兩人俯臥於地。
當士兵把地上的兩人翻了過來之後,宗澤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
其中的一人滿臉血汙,已經沒了呼吸,涼涼了,這是刑部尚書王雲。另一個,便是康王殿下趙構,昏過去了,傷了後腦,流了不少血。
康王殿下和刑部尚書王雲奉旨前往金營議和,經過磁州,宗澤是知道的,所以他特意帶兵前來迎接。沒想到,王雲被磁州百姓義憤之下打死了,康王也受了傷昏迷不醒。
他沒時間、沒精力、也沒興趣去調查和追究是哪些百姓圍攻了康王一行,康王的安危必須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在這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一位親王的生死仍然是大事。
“快傳軍醫過來!”宗澤大吼。
冬日的餘暉帶著蕭瑟的寒意,就如同宗澤疲憊的心。
他當然知道百姓為什麼會這麼群情激憤,圍攻康王一行。
金國第一次兵圍東京,欽宗急於擺脫困境,全盤答應了金人的條件。一是巨額賠款: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等各萬匹、絹帛百萬匹;二是割地: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河間(今河北河間市)三地割讓給金國。
賠款的數額巨大,對於朝廷來說,頗有壓力,國力本來就不行,一時之間哪有能力履約?於是,為了湊錢,朝廷極盡搜刮之能事,致使無數百姓的生活無以為繼,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割地就不用說了,不但更加屈辱,而且這三地既是大宋重鎮,也是北方的門戶,不論從軍事還是政治、經濟意義上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割給了金國,三地百姓成了亡國奴,金兵隨時可以躍馬揚鞭直下大宋腹地,還有什麼安全可言?欽宗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待金兵撤了之後立馬反悔了,不願再履行協議。
現在金兵再次南下,朝廷又要議和,無非又是賠錢、割地,這還讓不讓人活了?百姓焉能不怒?
尤其是王雲,被百姓們認出來了,不久前他就當過出使金國的使者,路過磁州時曾要求磁州堅壁清野,把老百姓、財物等都運到城裏,不留給金軍。這出發點是好的,可惜磁州百姓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唉~”
宗澤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被凜冽的寒風割成了碎片。
第二天午後,磁州知府後院正房,房門虛掩,一縷斜陽透過門縫射在房內,給原本昏暗的室內帶來了不少光亮。
房間正中放著一個大火盆,不知燒的什麼,沒什麼煙塵,卻讓整個房內充滿了溫暖的氣息。
火盆的裏邊,有個圓形的案幾,趴著一個身披長袍的老者,花白的胡子異常地紮眼,他側身對著床榻,以手支額,昏昏欲睡。
案幾的兩邊各站著兩個一身輕甲的士兵,看那筆挺的身姿,顯然俱是精兵。
隔著輕紗,有一張柔軟的大床,床上躺著一個年約二十歲的青年,身上蓋著青色綢麵的被子。
床上罩著一圈乳白色繡花紗帳,撐起紗帳的帳杆上雕著看不清楚的圖案,顯得古樸典雅。
床邊不遠處有一個雙耳三足香爐,爐敞口直頸,鼓腹平底豐滿,肩兩側貼塑一對長方形立耳,通體施青白釉,很是好看。香爐內,幾支燃著的檀香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寧靜的房間內,突然傳來一陣嘻嘻索索的聲音,案幾旁的老者抬起頭,睡眼朦朧地往床上望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