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寢不成寐(1 / 2)

旬休這日,我懶洋洋地臥在海棠院的竹椅上,午後的陽光安逸地躺在我的絝裾邊,清風吹過,來帶南院淡淡的荷花香,我舒服地閉上了眼,在細微的蟬鳴聲中沉沉地睡著了。

想想最近真是要累趴下了。滄州的堤壩總算建好了,一連下了兩個多月的雨也終於停了。李真淳正準備設宴犒勞了一下韋相和工部尚書侍郎等人。可這喜還未上眉梢,麻煩又來了。

旁邊的賀州和雲州不願意接納滄州的難民。說的也是,難民中有很多婦幼傷殘,不僅沒有種田耕地的能力,還要吃穿住房,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以前總是戶部登記難民人數後,由朝廷下詔書,讓附近的州省接納一定數量的難民,再讓禦史台派出一些觀察使監督執行。

依照難民的人數,朝廷會適當給各州一些補貼。可這前些日子送去的銀兩,卻不知為何在運到越州一帶時,被洗劫一空,禦用護衛竟然全軍覆沒,無人生還,還是當地百姓報的案。

朝中對此事的看法分為兩派,一個是以禦史大夫少叔旻為首的清查派,另一個是以上將軍官晟為首的武鎮派。

少叔旻認為此事另有隱情,應在事發地段仔細盤查後再做定奪。

而官晟堅持是山賊作亂,盜走了官銀,應立刻下令追捕周圍山上的山賊,將其捉拿歸案。

我看看李真淳,果然龍椅上的人左右為難,急得一個頭兩個大。

這事確實不好說。如果說是山賊所為,拿著印了皇印的官銀也花不出去。同樣,若說是另有所圖,左不過是栽贓陷害朝臣之類損人不利己的事。百年前就少有人幹了。

這麼一看,兩派的觀點都有說不通的地方。我雖然覺得少叔旻說得更有理,隻可惜我們都舉不出什麼切實的證據,很難讓人信服,相比官晟的意見就有很多人支持,畢竟據大周史書記載,賊盜官銀的事也沒少發生。

是故從結果上來看,清查派占少數,武鎮派占多數。

依照以前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要少數服從多數了。

我四周看了看,打算挪到中間去,突然被一個清冷的聲音打斷了。

蘇商出列,嚴肅道:“陛下,臣以為此事有蹊蹺。”

李真淳向來很買蘇商的賬,高興地笑咧開了嘴:“愛卿請講!”

蘇商上前一步恭謹道:“臣以為,單憑一幫山賊就能殺光半百餘人的精英護衛就已經讓人匪夷所思了。沒有嚴酷的訓練和鋒利的武器,是絕對做不到的,況且——如果是盜賊,隻要搶到錢財就夠了,何必費力把所有的護衛都殺死?”

聽罷,朝堂一片嘩然。

細想來,我確實忽略了這一點。能把五十餘精兵殺光,那該是一支多麼精銳的隊伍,怎麼可能是區區山賊可以辦到的?

就在我打算附和時,身邊傳來了一些大臣的交頭接耳:“蘇相這麼說,擺明就是清查派的啊。這可是當著陛下的麵和自己的嶽父作對啊。”

我愣住了。蘇商的妻子是官雲嵐,同時也是官晟的長女,一論輩分,官晟的確是蘇商的嶽父啊!

那蘇商這麼直接挑明,豈止是不給嶽父麵子,簡直是給了官大將軍一個響耳光啊!

我心中不由得讚歎,蘇相真不虧是父皇挑選的人才,真正的忠君愛國大義滅親啊!

我同情又仰慕地看著豐神俊朗的蘇商,而後者顯然還沒說完。

待議論聲小些後,蘇商繼續說:“是故,臣讚同少叔大人的意見,應該讓地方刺史即刻搜捕有嫌疑的人,押來皇城,由大理寺卿親自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