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紫絮對大家說到:“針對負麵情緒,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首先,我們要對情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什麼是情緒?情緒是由內在的感受,通過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這裏有2個關鍵詞:一是表現狀態,情緒是一種狀態,不是問題本身。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消除狀態,發燒了,要找到是身體哪裏有炎症,是什麼部位出了問題,而不是隻在頭上敷冰袋。二是內在感受,它是導致情緒狀態的原因,那是什麼導致了不同的內在感受呢?一定是怒火中燒吧,是不是會立刻站起來懟回去?甚至握緊了雙拳,隨時準備揮舞?
可是,如果你在上課之前,收到了這樣一條消息:
今天給你們分享的這位老師,有點精神失常,今早出門的時候忘記吃藥了,你要小心一點.。
這時候,又發生了剛才的一幕,請問你心裏又會是什麼感受?
也許不是憤怒而是害怕了吧,不是想懟回去,而是想趕緊躲的遠遠的吧。
為什麼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情,你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呢?
這裏有兩個原因:你對外界世界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原來是覺得老師是個正常人,現在變成神經病了!正常人做出這種行為是不可理喻的,而神經病做出這種行為就是情理之中的2.?你對眼前的問題失去了掌控力。老師原來是個正常人,你這樣羞辱我,我是有辦法處理這種情況的,我要麼懟回去,要麼把你打趴下;可如果麵對的是一個神經病,那我真不敢保證搞得過他,誰知道他會幹嘛,嚇死人了,還是走為上計!
所以,負麵情緒的真正來源是2個:一、信念不匹配:外圍世界的情景,與你內在的信念衝突,你覺得應該如此,而事實上事與願違。比如,你覺得作為老師,應該彬彬有禮的,應該為人師表的,而他做出這樣的行為,是不符合你信念係統的預期的,你的情緒就自然會冒出來。就像我們情緒上來了,開口第一句話通常是:“你怎麼可以這樣!?”這就是對方的行為,和你心裏對他的行為預期不一致。二、能力不足夠:你的能力能否解決眼前的問題?如果能解決,你會展現出自信的情緒;如果解決不了,你可能就會展現出害怕或者恐懼的情緒了。比如,你打開家門,一隻蚊子飛進你家,你雙手一拍,吧唧,蚊子死了,你情緒沒有任何的波動;
如果進來一隻老鼠,你女朋友在屋裏就會大聲尖叫,以示害怕,因為你女朋友搞不定它啊!而你拿起拖鞋,追著老鼠一頓狂揍,將它趕出了家門,這時候,你展現出來的情緒,叫做勇氣;而如果一開門,衝進來的是一頭老虎,那麼大聲尖叫,四處逃竄的估計就變成你了。
所以,情緒並不是什麼外在事件導致的!情緒也從來不是問題!你的信念係統無法理解眼前這個世界了,才是問題!你的能力無法處理眼前的這件事了,才是原因!那麼我們具體該如何解開「負麵情緒」這道封印呢?”
黎紫絮講到這裏的時候總是願意給同學們一些思考的時間,畢竟“學而不思則罔”,紫絮老師是深知這一點的。
停頓了片刻黎紫絮又開始繼續往下講:“下麵,我們講一講解開封印的具體辦法。一、長期調養:情緒一旦發作,是很難控製的,這個剛才我們已經說過。所以,功夫在平時,我們需要在沒有情緒的時候,好好調養我們自己的身心,讓負麵情緒的狀態根本沒有機會出現,當別人焦慮、憤怒、悲傷的時候,你能自然的展現出淡定與從容。那具體怎麼做呢?自然是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你能力的提升,當你遇到同樣的狀況,你的情緒狀態會發生變化。普通人如果被突然拉到戰爭前線,麵對機槍與炮火,麵對流血與死亡,你展現出來的一定是害怕,因為你處理不了這麼複雜、這麼危險的情況,你在那個環境下完全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什麼,能幹什麼,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你甚至不知道該往哪裏走,腿都邁不動,內心裝滿了恐懼、害怕和無助。所以,每一個去前線的士兵,都是要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的:從體能訓練,到格鬥技巧;從槍械使用,到隊形演練;從戰術理論,到實戰演習;從隊友倒下應如何處理,到自己中彈該如何急救。你都得反複學習、訓練、形成條件反射級的能力,才能被派到前線去打仗。這些是什麼?這些就是提升你在戰爭環境下的應對能力。隻有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擁有了這些能力,你才能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前行;你才能在驚聲尖叫裏泰然自若;你才能在屍橫遍野處無所畏懼!英勇、自信、從容…這些都是有能力做保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