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無月,星光璀璨。驟然間一顆彗星自天邊劃過,在黢黑的夜空中,拖出長長的尾巴,將群山照耀得如月夜般明亮。
群山包圍之中,一塊小小的平地上,坐落著一家辦公樓,幾家店鋪,一家占地麵積很小的衛生院和少數幾家木質房屋的居民樓。乍一看上去,誰都會認為這是一座小村落,實際上這點小小的聚集地,卻是這方圓百裏的經濟和政治中心。那座高不過三層,大小房屋加起來不過二十間的辦公樓,正是紅旗鎮的鎮政府,而那座小衛生院,則是紅旗鎮中心衛生院,也是整個紅旗鎮唯一一家掛牌而且能住院的醫院。至於中間那條長不過數百米的坑窪小街道,則是遠近聞名的紅旗街。
蠻荒之地,窮鄉僻壤,這兩個詞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地處川湘鄂渝四省市交界處,雖說被納入了西部開發的範疇,地廣人稀,山高路遠的紅旗鎮,得到的關注和資源依舊及其有限。
街上的醫院,雖然掛了個鎮中心衛生院的牌子,實際上也就是十來間單層的小平房。前麵是簡單的醫務室,旁邊分出大約一間多點地方是藥房,後麵則是淩亂的分布著四五個病房。
地偏路不通,外麵的物資運不進來,裏麵生產的東西,也賣不出去。整個鎮子雖說有四五萬人,能住得起醫院的沒有幾個。尋常百姓,基本不到病得隻剩一口氣,都不會住院,而真正病得隻剩一口氣,住院大都也就隻能浪費錢了。所以四五個病房,絕大部分平時都是上鎖的,常開的基本隻有一兩個。為了讓住院費變得讓患者能承受,醫院又就病房進行了一些略為人性化的改造。常用的一間病房,以中間為界限,左右各擺了七八個分上下層的床架子。醫院安排病人,也會視病情輕重處理,病情較重,不能自己行動的,就住在下鋪,隻要還能自己稍微挪動一點的,基本都被安排在上鋪。因為是病床,所以寬度還是足夠的,至少病人翻身幅度隻要不太大,還不虞掉到床下。也正因為如此,跟過來照顧病人的家屬,隻要街上沒有親戚,基本也都和病人擠在一個床位。至於說住旅店什麼的,且不說街上壓根沒有旅店,就算真有,恐怕也沒幾個人舍得花錢去住。
一間幾十個平米的病房,放置了十幾個床位,住的又還大都是重症病人,其淩亂程度可想而知。狹小而淩亂的病房裏,充斥著混雜了消毒水藥水以及體味和某些不知名味道的氣息。
病房的門口一個下鋪床位上,一位兩鬢略顯斑白的中老年婦女正雙手掩麵,低聲哭泣,旁邊一位略顯年輕的婦女,則是在低聲安慰。因為房間實在太小,而安慰者壓低了的聲音依舊不低,片刻之後,差不多整個病房大致都得知了老婦哭泣的原因。
原來老婦身後,包得像粽子,躺著像死豬毫無聲息的人,竟然是老婦的兒子。農村人大都很是質樸,盡管自己或者家人正病得重,依舊從來不缺乏同情心。略微得知老婦的不幸,尤其是得知躺著的孩子,居然還是名準大學生之後,隻要還挪得動的人,都圍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