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1 / 2)

王通後來其實也找李煜軟磨硬泡了好幾次,隻是李煜堅決不答應。後來甚至威脅王通,再不服從軍令,要當眾打他的軍棍。王通才算消停。

如今下麵的團勇積極性這麼高,王通也開始動心思。這“元從義勇”將來調出去征戰,不定哪就要再從山莊征召補充,這剩下的人,訓練一樣也要加強。而今下麵的人既然這麼積極,那無論如何不能冷了兄弟們的心,如能趁熱打鐵,在組建一支強軍,豈不是更好?

王通和手下十個都正,琢磨商量了幾日,決定:凡事留下來的,無論是團勇還是團練,隻要是願意參加的,選拔三百人,組成六個都,也成為一營,叫做駐守營。凡是駐守營的,再選拔三百人,進入補充營。這兩個營,每加訓一個時辰。還選不上的,那隻好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團勇、團練、少年團好了

駐守營和補充營,每月一考,補充營表現優異的,進入基幹營,基幹營訓練不達標的,則轉入補充營。將來補充“元從義勇”,優先從駐守營調撥。

王通拉了周寶黃石兩個人去求李煜,這兩個營的人,優惠自然是沒法給的,都給等於沒優惠,再,那麼多優惠給出去,策莊沒了收入,如今花銷也大。策莊的財政非立即崩潰了不可,但無論如何也要賜一個名號,有個法,否則,自家的兵情緒太大,實在是有點難帶。

李煜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擁軍優屬鼓勵鬥誌是對的,但也要保證前後一條心,不能讓留下的人太難看,喪失了上進之心,畢竟都是自己的根基班底。所以駐守營的人,均賜號“應義勇”,補充營的人,賜“順義勇”

王通回去一,手下人雖沒成了“元從義勇”,畢竟也有了正規名號,都是高興萬分。訓練的時候,這些人都憋了一口氣,別看我們不是“元從義勇”,隻能加班訓練,但我們一定要做的不比你們專門訓練的差。

黃福這次可是表現得非常賣力,成了“應義勇”的班正,黃家婆娘看著那塊掛著的牌子,在人前話,也覺得不再低人一頭,有了底氣。

別人忙,李煜也不輕鬆,除了監督周寶等人的操訓,還要對操訓進行總結,製定各種操訓的條例。關於策府的運轉的各項規定,也是一邊補充人員磨合,一邊製定各項規程。學堂的課更是要抓緊。現在馬上就要投入到征戰之中,後麵幾個月肯定是不能給孩子們講課的。況且,兵凶戰危,自己有個不測,那可怎麼辦?雖然不相信上開這個玩笑,但也要做個預備,萬一老想把自己給歸回原位,自己也不能白來一場,最少也要留點科技的火種,給曆史搗上一亂。

李煜也顧不上什麼課程分類了,每一個時辰,把奧數班和學堂的夫子,全部集中起來,按照自己以前整理的稿子,不管聽的懂還是不懂,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都填鴨一樣的往下講。